中信银行(601998):中收贡献增强 资产质量向好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研究员:王一峰/董文欣 发布时间:2021-10-29

  事件:

  10 月28 日,中信银行发布2021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1.98 亿元,YoY +4.0%,归母净利润417.56 亿元,YoY +13.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11%,YoY +0.58pct。

  点评:

  业绩增长平稳,非息收入贡献增强。中信银行前三季度营收、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0%、2.5%、13.1%,同比增速较中报分别变动0.5、0.1、-0.6pct,业绩增速较为平稳。拆分净利润增长贡献因子看: 1)规模仍是净利息收入的主要驱动因素,净息差负向拖累有所扩大; 2)非息收入贡献季环比明显提升;3)在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情况下,前三季度计提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664.12 亿元,同比少增28.04 亿元,YoY -4.1%,对盈利形正贡献。

  规模仍是净利息收入的主要驱动因素,净息差季环比收窄3BP。中信银行1-3Q 净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7%至1106.87 亿元,增速季环比下降1.9pct,从量价来看:

  1)资产端扩张速度季环比放缓。截至9 月末,中信银行总资产、生息资产、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7.8%、7.6%、8.9%,增速较上季末分别变动-2.6、-2.6、-2.8pct,资产端规模增速季环比放缓,贷款占生息资产的比重为61.0%,占比基本持平;2)存款保持平稳增长。截至9 月末,中信银行总负债、计息负债、存款同比增速分别为7.2%、7.1%、4.5%,增速季环比变动-3.0、-3.4、-0.5pct;负债结构上看,存款占比66.2%,存款、市场类负债占比较上季末基本持平,负债结构较为稳定;3)净息差季环比收窄3BP。截至9 月末,中信银行净息差为2.06%,季环比下降3BP,但息差下行的斜率已呈现逐步趋缓。测算生息资产收益率季环比下降2BP,计息负债成本率季环比大体持平,息差收窄压力或主要来自资产端。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20.4%,非息收入增速季环比提升9.3pct。前三季度中信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1.5%至445.11 亿元,增速季环比提升9.3pct。其中,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20.4%至277.46 亿元,预计由代销理财、银行卡等手续费增长拉动;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3.5%至167.65 亿元,主要受到公允价值损益同比高增257.4%至34.45 亿元提振。

  不良实现“双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2021 年以来,中信银行持续加大问题贷款化解和不良处置力度,截至9 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703.57 亿元,较年初减少30.95亿元、季环比减少3.25 亿元,推动不良贷款率季环比下降2BP 至1.48%,资产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拨备覆盖率季环比下降4.77 个百分点至184.6%,但较年初仍有12.92 个百分点的提升。

  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中信银行坚持“轻资产、轻资本、轻成本”的三轻发展战略,引导经营机构在资本约束下合理摆布资产结构,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截至9 月末,中信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80%、10.89%、13.63%,季环比分别提升0.17、0.18、0.10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信银行持续推动新三年规划(2021-2023 年)实施,对公综合融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零售转型持续推进,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为1.10/1.19/1.27 元,当前股价对应PB估值分别为0.44/0.40/0.37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如果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可能增加大额风险暴露的潜在风险。

公司研究

光大证券

中信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