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市场低估了“碳达峰、碳中和”对于5G、IDC、储能的技术变革影响。通信行业虽然与光伏、新能源等“碳中和”核心行业有较大不同,但基站、IDC 机房一直是近年来的能耗大户,随着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对于基站和IDC 节能减排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凸显,从而带动其电源、温控等系统的改造升级。间接蒸发冷却、液冷等技术有望加速导入,公司作为精密温控节能设备龙头厂商,引领技术变革,有望率先受益。
精密温控龙头,受益于云+储能+5G三重周期共振,进入高速成长期。公司主要为机房(2019 年收入占比47%)、机柜(28%)、轨交(15%)、新能源车(7%)等提供温控节能方案。
(1)因云计算、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2020 年巨头们开展IDC“军备竞赛”,从投建节奏和能效要求提升来看,IDC 配套设备需求有望在近2 年持续结构性高景气。
(2)随着新能源装机量激增,对于储能的需求迅速提升。公司的储能温控系统解决方案专为储能电站内的电池散热量身定制,随着下游需求放量将成为业绩重要增长点。目前储能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海博思创、平高储能、科陆、阳光电源等。
(3)虽然20H2-21Q1 受国内运营商集采节奏影响,基站配套设备需求放缓,但随着21Q2-Q3 运营商集采提速,行业景气度有望延续。此外5G 建设还带来了BBU 池相关的新解决方案需求,公司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已推出相关产品。
前瞻布局电子散热,构建散热全链条,液冷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公司核心高管多来自华为电气、艾默生等公司,技术底蕴深厚,对于行业发展趋势有较深理解。
公司近年来前瞻布局电子散热,2019 年开始加大投入,已推出相关产品。电子散热是热源侧的传导和散热环节,未来将和公司的机柜温控、机房温控一起构建完整的散热全链条。随着单机柜热密度持续提高,未来传统的风冷散热方案将难以满足需求,在热源侧引入液冷方案将有效实现高效散热、节能减排,为实现“碳达峰”提供高效助攻。
并购科泰拓展轨交、新能源车等应用场景,复用技术平台协同效应显著。公司2018年收购上海科泰,科泰在新能源车用空调、轨道交通列车空调等领域的产品、渠道和客户资源积累深厚。公司收购科泰,实现了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对公司长远发展影响积极。上海科泰并表以来经营情况良好,已实现2018-2019 年业绩承诺。随着轨交投资上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该块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5/3.2 亿元,分别增长13%/36%/30%,对应当前PE 为33/24/19X。
考虑到公司的龙头地位和下游需求高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IDC 项目进度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