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平板显示检测设备龙头,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公司主要产品是平板显示检测系统,包括模组检测、AOI光学检测和OLED检测系统,其主要作用是用以确认平板显示器件良品与否并对不良品分类并加以解析提升产线良品率。公司2018年实现收入13.89亿元,同比增长55.24%。受益于LCD产能向大陆转移,公司近五年来营收保持快速增长,2013至2018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57.4%,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47.73%。
Module制程全覆盖,Cell与Array制程国产替代空间大
TFT-LCD生产可分为三段制程:首先是前段Array制程,Array制程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玻璃基板的生产;然后是中段Cell制程,是以前段的Array玻璃作为基板,和彩色的滤光片玻璃基板相结合,并且在两片玻璃基板之间灌入液晶;Module制程是把LCD面板与外部驱动芯片和信号基板相连接,并组装背光源和防护罩,经检测后即成为LCD模组。三段制程设备价值量占比分别为7.5:2:0.5,Array、Cell制程的生产设备和检测系统市场主要被日本、美国和韩国占据。公司产品已覆盖Module制程的检测系统,并成功实现了Cell制程产品的规模销售和Array制程产品的开发。我们认为,Cell和Array制程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未来公司在Cell和Array制程的设备有望逐步放量。
LCD产能向大陆转移,平板显示检测设备显著受益
自2013年以来,以韩国厂商为首的面板企业逐渐退出LCD显示面板领域,相反,内地的液晶面板高世代线开始进入大规模投产和建设阶段。中国大陆占比快速提升,从2013年13%的升至2017年的32%。未来高世代线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大陆,据统计,2019年有五条高世代线投产,大陆有四条,总投资额为1848亿元,相比18年提高800多亿元,带来的设备需求高达1200亿元左右,公司作为国内module制程检测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同时,液晶面板价格呈现周期性,2019年新投产的产能仍在爬坡,对产量贡献较小,液晶面板价格有望在接下来的一两个季度里出现反弹,面板企业盈利有望改善。
智能手机OLED化趋势明显,国内产能有望后来居上
鉴于OLED相比LCD具有高亮度、低功耗、高清晰度、多型号等优点,能满足消费者对显示技术的新需求,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商选择OLED作为配备屏幕,智能手机显示器的OLED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HIS估计,2019年智能手机OLED渗透率将超越LCD,达到50.7%,并在2025年进一步推升至73%。目前OLED产能主要集中在韩国,国内企业也正在积极跟进,据统计,国内现有六条OLED产线在建设中,2019-2021年总投资额将达到2359亿元,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OLED占全球产能将提高至38%,与韩国差距将大大缩小。我们认为,未来三年国内OLED设备市场空间将达到1533亿元,且随着国内面板厂商在OLED产业链中话语权的增加,产业链上下游将受益于OLED面板国产化。
切入半导体测试领域,公司开辟新赛道
据美国半导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速持续下滑,2019年1月同比下降5.7%。我们认为,受传统PC和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影响,2019年半导体市场将迎来调整,但随着5G、物联网和汽车电子市场不断拓展,未来半导体市场有望进入新一轮增长。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处于逆周期产业突破阶段,根据SEMI统计,2017年至2020年间全球计划投产半导体晶圆厂62座,其中26座设于中国大陆,占全球总数的42%。其中,2018~2020年是中国大陆晶圆厂建设高峰,建设投资合计达7228亿元,设备支出约占总投资的65%,则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700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高达104.1亿美元,同比增长64.5%,结合对未来两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估计,预计2019-2020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增速将在60%左右。
目前,泰瑞达和爱德万占据了全球6成左右的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公司与韩国IT&T合作进行半导体测试设备研发、生产,目前已实现主要产品ATE样机出货,有望于今年实现正式出货。我们认为,相比平板显示,半导体测试领域更为广阔。同时,国内半导体产业在政策和资金的助力下发展快速,通过切入半导体测试领域,公司有望开辟新赛道,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及评级
预计公司18-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89/20.4/2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9/4.01/5.4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6/2.45/3.30元,对应PE分别为42/30/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面板厂投资速度不及预期;2、半导体业务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