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62 亿元,同比+41.75%;实现归母净利润29.66 亿元,同比+193.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95 亿元,同比+212.24%。其中公司Q2 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59.44亿元,同比+46.10%;实现归母净利润21.18 亿元,同比+218.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98 亿元,同比+241.93%。
事件点评
硅料业务盈利高企,产能扩张来年有望以量补价。今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多晶硅供需整体处于紧平衡格局,目前单晶用料市场均价已超20 万元/吨,上半年公司产能超负荷运转,实现产量5.06 万吨,平均生产成本仅为3.65 万元/吨,毛利率达69.39%,下半年旺季来临,预计年内多晶硅价格将维持高位,公司高毛利可持续。公司积极推进新产能建设,预计乐山二期(5 万吨)、保山一期(5 万吨)将于2021 年底投产,包头二期(5 万吨)、乐山高纯晶硅(10 万吨)将于2022 年投产,预计2022 年底公司多晶硅产能将达33 万吨,届时公司市场占有率预计将达25%左右。2022 年随着各家硅料新产能逐步投放,硅料供给紧张形势将有所改善,公司硅料业务有望以量补价,依旧保持不错的增速。
电池业务逆势满产满销,新技术积累雄厚。报告期内公司电池及组件出货量14.93GW,基本实现满产满销,单晶电池毛利率保持11.65%,显著领先同行,这主要是因为上半年电池行业开工率普遍下调的情况下,公司凭借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保障了硅片供应,实现满产,摊薄了期间费用及非硅成本。电池技术方面,公司继续加强研发及N 型电池片布局,公司166尺寸PERC 电池最高效率达23.47%,创世界纪录,另外公司在先前400MW异质结电池试验线基础上新建1GW 中试线,该线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并在部分PERC 产线基础上通过技改建设1GW Topcon 中试线,多条技术路线充分布局以保证公司在电池业务的持续领先地位。
布局硅片补足短板,“渔光一体”电站规模超2GW。公司与天合光能合作启动两期共15GW 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预计分别于2021 年和2022年投产,补齐公司硅片供应短板。另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成“渔光一体”光伏电站46 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2.4GW,逐步实现规模化布局。
深耕饲料及产业链业务,维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饲料及相关业务实现营收98.95 亿元,同增16.59%,饲料销量216.56 万吨,同比小幅下滑,饲料业务整体增长较为稳定。其中受上半年鱼存塘量减少影响,公司水产饲料销量小幅下降,另猪饲料销量受益生猪存栏量恢复而显著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1.86\2.50\2.76,对应公司8 月17 日收盘价47.97 元,2021-2023 年PE 分别为25.86\19.20\17.4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海内外政策变动风险;光伏行业技术迭代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