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2020 年实现收入36.56 亿(+42.3%),归母净利6.09 亿(+59.79%),EPS 约为1.33 元。2021Q1 实现收入11.53 亿(+90.68%),归母净利2.58 亿(+276.68%),扣非净利2.55 亿(+276.50%)。
年报业绩增长符合预期,Q1 增长超预期。受益于军用电子、5G 通讯、新能源及新兴产业等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的旺盛需求,公司收入实现42.3%的较快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也随之显现,研发费用率+期间费用率大幅下行3.46pct,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分业务来看,公司自产元器件业务、自产新材料业务和代理业务收入分别增长约42.7%、12.1%和41.9%,其中自产元器件业务收入占比约29%,毛利率提升约3pct,对公司业绩增长贡献最为显著。公司2021Q1 收入增长90.68%,利润大幅增长276.68%,盈利端和费用端均大幅改善,毛利率同比增加8.51pct,研发费用率+期间费用率下行3.3pct,整体盈利水平超预期。此外,受益于下游需求的高景气度,公司2020 年末存货9.52 亿元,比期初大幅增长34.5%,备货水平明显增加,后期收入快速增长无忧。我们认为随着军品自主元器件持续放量以及新材料产能陆续到位,公司全年高增长可期。
拟实施股权激励,公司活力将涌现。公司近期拟向152 人授予83.9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30 元。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0 年营业收入或归母净利为基数,2021 年和2022 年营业收入或归母净利(不考虑股份支付费用)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和69%。本激励计划的股份支付费用总计约为1367.15 万元,2021 至2023 年分别约需要摊销754万、553 万和60 万元。因此,公司2021 年和2022 年归母净利底线分别为7.84 亿和10.24 亿。我们认为,股权激励费用对公司业绩影响很小,激励方案的顺利实施有望进一步激化公司发展活力,助力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完成可转债融资,满足业务扩张需求。公司2020 年5 月完成60 万手可转债债券的发行,融资6 亿元,转股价25.33 元/股,转股日为2020 年12 月2 日。募集资金用于小体积薄介质层陶瓷电容器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补流。随着MLCC 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产品向小型化、大容量化、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具有小型化、大容量、高可靠性特点的陶瓷电容器已经成为MLCC 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基础电子元件国产化要求不断提高,但国内高性能MLCC 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为公司扩产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该项目达产后,具备年产84 亿只小体积薄介质层陶瓷电容器的供货能力,有利于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截至2021Q1,可转债已转股金额1.82 亿,累计转股718.8 万股,尚有1650 万股待转。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 年至2023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9.67 亿、13.33亿和17.27 亿,考虑可转债稀释影响,EPS 为2.03 元、2.80 元和3.63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30x、22x 和17x。公司作为军用MLCC 三巨头之一,将充分受益于装备需求大发展。随着公司多业务品类逐步开花叠加治理持续优化,长期发展前景可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和品类拓展受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