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0 年报,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5.1 亿元,同比增长21.5%;归母净利润6.3 亿元,同比增长37.7%;每股收益0.60 元,拟每10 股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1.72 元(含税)。公司预计2021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2~2.6 亿元,同比增长93.5%~128.7%;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20 亿元,净利润 12-15 亿元。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汽车销量下滑,但公司收入及利润逆势增长。公司着力构建Tier0.5 供应链模式,产品价值量大幅提升,加上新客户不断开拓,产能扩张助力业绩增长,发展前景看好。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0 元、1.53 元和1.85 元,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Q4 收入高速增长,业绩符合预期。受疫情影响,2020 年国内外汽车销量下滑,但公司收入逆势增长21.5%,表现远优于行业,其中减震器、内饰、底盘、汽车电子分别增长9.3%、34.8%、27.0%、39.6%。全年毛利率下降3.6pct,主要是运输费及仓储费计入营业成本所致。销售费用减少56.8%,主要会计准则调整所致;管理费用增长1.5%,成本管控得力;研发费用增加12.9%,主要是研发投入加大带来材料及折旧摊销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增加,主要源于汇兑损失增加;四项费用率下降4.0pct。收入增长、毛利率及费用率下降,全年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37.7%。预计受益于特斯拉等客户上量,Q4 公司收入增长37.6%,四项费用率及毛利率分别下降11.0pct、10.5pct(预计会计准则调整集中体现),归母净利润增长102.7%。
着力构建Tier0.5 供应链模式,产品价值量大幅提升。在电动化、智能化等趋势下,公司着力构建Tier0.5 供应链模式,有望与整车厂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前瞻布局并推进2+3 产业战略,传统NVH 减震系统及整车声学套组件国内份额较为领先,多年来持续布局智能驾驶、热管理及轻量化底盘系统等业务,已迎来收获之时。智能驾驶方面,公司可以提供制动IBS 加转向EPS 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正处于验证与匹配阶段。新能源热管理已成功开发热泵空调、电子膨胀阀及电子水泵等产品,正快速推向市场。轻量化底盘可以提供包括副车架、悬架、转向节等产品的平台化解决方案,获得福特等客户认可和批量供货。公司新产品多点布局,单车价值量高达1.5 万元并逐步提升,发展前景看好。
新客户不断开拓,产能扩张助力业绩增长。客户方面,公司配套特斯拉、吉利等销量快速增长,此外获得丰田、本田等日系客户定点,进展快于预期。新客户不断开拓,有望助力业绩增长。产能方面,公司正快速推进湘潭基地、宁波杭州湾新区二期、三期基地和宁波鄞州区生产基地的建设,另有 1500 亩土地已达成基本意向,为公司长期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估值
考虑到公司产品和客户拓展顺利,我们调整了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0 元、1.53 元和1.85 元,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1)汽车销量大幅下滑;2)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3)产能释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