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公布2020 年业绩:2020 年收入65.11 亿元,同比+21.50%;归母净利润6.28 亿元,同比+37.70%。对应4Q20 收入21.92 亿元,环比+24.81%;归母净利润2.41 亿元,环比+40.43%。符合我们预期。
发展趋势
精益化管理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叠加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4Q20 盈利能力创近两年单季度新高。2020 年毛利率为22.69%,同比去年同期-3.61ppt,4Q20 毛利率为16.09%,同比去年同期-10.55ppt。毛利率下滑主要受新收入准则影响,公司将销售商品有关的运输费和仓储费 1.97 亿元计入营业成本,拖累表观毛利率水平。2020 年公司经营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管理费用率降至3.6%,较2019 年同期下降0.71ppt。费用管理水平增强,叠加产能利用率提升,公司4Q20 净利率达到11%,单季度盈利水平为近两年新高。
Tier0.5 级平台型服务获众多新势力客户的认可,前瞻性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公司积极与蔚来、小鹏、理想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开展合作,探索Tier 0.5 级的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同步研发服务。
另外,公司前瞻性地确立了“2+3”产业布局,在传统优势业务汽车减震系统与整车声学套组的基础上,积极布局了智能驾驶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三大新兴业务,为客户提供模块化产品。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在特斯拉车型上的供应与放量有望对造车新势力与部分传统整车厂形成标杆示范效应,带动公司实现更多的客户拓展与单客户更高的单车价值量配套。
规模效应逐步释放,盈利能力再上台阶。我们维持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45 万辆以上产量的判断,我们认为,随着Model Y 产能逐步爬坡,2021 年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在国内销售的Model 3 +Model Y 车型销量有望超过35 万辆,另受特斯拉欧洲工厂进度较缓带动,上海工厂出口销量有望超过10 万辆,共同驱动全年生产超过45 万辆,对拓普所产的零部件需求形成较为有力的带动。公司在2020 年报中指引2021 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2-15 亿元。下游客户产销快速放量带来的规模效应,叠加热管理总成中核心零部件的自制率不断提高,我们认为公司有望较好地对冲上游原材料涨价产生的价格压力,总体盈利能力有望稳中有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
由于核心客户特斯拉销量提升拉动公司产品放量,我们上调2021/2022 年净利润8.8%/10.4%至12.92 亿元/16.13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2 年31.1 倍/24.9 倍市盈率。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55.00 元目标价,对应46.9 倍2021 年市盈率和37.6 倍2022 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51.1%的上行空间。
风险
原材料涨价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