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事件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电池片迎来盈利拐点

研究机构:国海证券 研究员:谭倩,尹斌 发布时间:2019-01-31

事件: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0.12-21.13亿元,同比增长0-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64-20.60亿元,同比变动为-5%-5%。

投资要点:

政策寒冬期公司业绩平稳过渡,新产能投放迎接平价上网。“531”政策出台之后,国内光伏装机需求受到加大冲击,产业链价格三季度短期快速下跌,公司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根据公司业绩预告,预计Q4归母净利润为3.52-4.53亿元,同比下降6%-27%,环比下降39%-52%,政策波动影响在四季度报表中体现,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凭借在硅料、电池片环节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平滑过渡,公司电池片业务在行业普遍停产的情况下,产能利用率超过115%,非硅成本进一步下降,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随着系统成本下降,目前光伏已经处于平价上网前夜,预计将于将2020年底在大部分地区实现平价上网,公司乐山2.5万吨、包头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以及年产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已经于2018年Q4投产,优质产能投放有助于破除公司产能瓶颈,对未来业绩带来高弹性。

高效PERC电池片供不应求,电池片迎来盈利拐点。根据PVinfolink数据,公司2018年电池片出货量为6.5GW,蝉联全球第一。公司双流3.2GW电池片项目于2018年11月18日投产,全面采用PERC技术,该项目非硅成本原有基础上下降10%以上,实际产量可达设计产能的120%,双流项目是公司规划20GW晶硅电池项目之后的分步落地,在已有5.4GW的产能基础上,双流3.2GW项目投产,以及合肥二期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即将投产,公司将形成超过12GW的高效晶硅电池产能。公司电池片非硅成本约0.25元/W,低于行业0.35-0.4元/W的平均水平,成本优势突出。单晶PERC转化效率快速提升,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电池片技术,三季度末单晶PERC电池片含税价格为1.15元/W,目前为1.3元/W,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公司电池片业务盈利能力环比提升。

硅料生产成本全行业领先,后发优势明显。多晶硅产能成本受电价、技术先进性影响很大,新老产能生产成本差异较大,后发优势明显。公司包头、乐山各2.5万吨高纯晶硅相继于10、12月投产,超过70%的产品能满足P型单晶和N型单晶的需要,投产后1-3个月后达产,实际产能将达到3万吨,达产后公司多晶硅实际产能达到8万吨。预计基于技术工艺的完善、生产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耗的下降,公司新产能生产成本在4万元/吨以下,市场领先。多晶硅采用需求的边际成本定价,目前致密料的价格为7.9万元/吨(含税),已经接近部分厂商的现金成本,预计全年价格会维持在8万元/吨上下,在此价格下公司低成本产能依然有较大盈利空间。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8-2020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0.6、29.7、36.9亿元,对应2018-2020年PE分别为19、13、11倍。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电池片、硅料双龙头的格局,在两个环节均有突出成本优势,单晶PERC电池片供不应求,随着新产能的投放,电池片业务迎来盈利拐点。目前平价上网新周期即将开启,能源革命前景广阔,双龙头效应带来公司估值的逐步上移,上调公司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政策波动风险;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大盘系统性风险。

公司研究

国海证券

通威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