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0 月12 日晚,公司发布2021 年第三季度报告,1-9 月公司实现营收73.68 亿元,同比增长63.37%;归母净利润8.02 亿元,同比增长64.69%;扣非净利润6.37 亿元,同比增长89.97%。
简评
1、业绩好于预期,三季度净利率受投资收益影响大幅提升。
公司2021Q3 收入27.3 亿元,同比增长54.55%,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211.73%,环比增长92.2%,扣非净利润3.28 亿元,同比增长144.85%,环比增长55.5%,主要系5G 小基站和敏感元器件放量推动业绩快速增长。公司2021Q3 毛利率为17.22%,同比下降6.82pct,环比提升0.01pct,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系光电器件产品上游元器件涨价及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小基站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所致,随着产品结构及成本优化,未来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净利率16.52%,同比提升8.42pct,环比提升8.33pct,三季度公司转让天喻信息和云岭光电股权等合计获得投资收益3.13 亿元。若扣除投资收益,净利率为5.07%,同比下降3.03pct。
2021Q3 销售费用率5.24%,同比下降1.78pct;管理费用率3.10%,同比下降0.91pct;研发费用率3.99%,同比下降0.55pct,2021Q3研发费用1.09 亿元,同比增长36.09%,维持较高水平;财务费用率-0.54%,环比下降0.11pct,主要系利息收入增长所致。
2、小基站业务放量,“光连接+无线连接”产品多元布局。
公司联接业务从光连接业务拓展至无线连接业务。作为5G 光模块行业领先企业,发货量位居行业前列。2021 年下半年5G 基站建设量同比环比均有望大幅提升,5G 光模块需求回升。孵化的光芯片企业云岭光电,自主研发5G 用25G 激光器芯片,通过客户测试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自研芯片有望带来毛利率的提升。
数通光模块进入字节跳动、百度等知名企业,已实现400G 全系列产品批量发货。公司持续推出新品,近期公司发布用于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800G 产品系列、400G 硅光模块、用于无线前传的50G LR/FR、用于下一代光接入的25G/50G PON 光模块等产品,完善光连接产品系列。公司布局无线基站设备,Joinsite 系列无线小站产品大批量发货,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网络覆盖难题,上半年收入规模同比增长877%。数字化室分作为5G 时代室内覆盖的高效解决方案,国内从5G 建设初期保持较高的建设数量并有望持续增长,2021 年有望达到百万个射频头端量级。公司切入无线小站产品,有望受益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联接业务的增量。
3、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和热管理系统规模商用,并向光伏领域拓展,感知业务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以NTC 技术和PTC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推进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和热管理系统的国产化应用,同时逐步向光伏等新领域拓展。公司热管理系统已进入国内外主流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PTC 加热器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公司已成为理想、五菱新能源独家供应商,上汽、广汽、长安、比亚迪等客户份额均提升至50%以上,2021H1 公司新能源汽车加热器销售同比增幅超过230%。公司的温度传感器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池和电机领域拓展不断深入;风道温度传感器、冷媒/水温传感器等在法雷奥、电装等项目量产,已通过审核成为大众合格供应商,上半年汽车温度传感销售同比增幅103%。公司的NTC 传感器产品可应用于光伏逆变器中,目前已成功在大客户处导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公司相关产品市占率行业领先,有望快速放量,叠加传统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感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4、公司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智能制造业务收入增长与效率提升并举。
公司激光智能产品及装备以提升数控系统核心部件、工业软件自主化率为举措,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智能装备事业群在激光切割装备及自动化产线领域推出多款新产品,并在国内和海外多行业应用实现突破,上半年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公司精密激光系统事业群持续深化营销变革,大客户战略进一步细化和落地,发挥公司多产品客户协同优势,实现收入和效率提升。公司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行业渗透,承接中联重科、太重等智能工厂项目。激光加工设备市场格局较为分散,随着应用场景丰富和技术难度提升,未来行业竞争将呈现头部集中趋势,公司作为行业头部厂商有望受益。
5、我们建议持续关注公司,上调盈利预测,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校企改革释放企业活力,联接业务从光连接拓展至无线连接带来收入增量;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和热管理系统有望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快速放量;公司发挥协同优势,智能制造业务有望实现收入增长和效率提升。
根据公司三季报,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99.95 亿元、122.69 亿元、148.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7 亿元、12.02 亿元、14.81 亿元,对应PE 29X、24X、20X,给予“买入”评级。
6、风险提示:云计算与5G 投资不及预期;公司新能源车传感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激光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国际环境变化,公司受到海外监管与限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