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0.24 亿元,同比增长25.00%;归母净利润2.96 亿元,同比增长26.71%;扣非归母净利润2.82 亿元,同比增长33.28%。
简评
H1 业绩持续增长,合同负债大增8 倍,保证业绩稳定增长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4 亿元(+29.67%),归母净利润2.96 亿元(+26.71%),主要是由于本年订单增加,表现公司与客户关系牢固,市场需求景气度高。分业务来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实现营收17.14 亿元(+24.13%);非航空及其他产品实现营收1.95 亿元(+77.26%);国际合作业务实现营收1.16 亿元(-10.28%)。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公司本期末应收账款20.99 亿元,比期初大幅增长105.01%;合同负债8.95 亿元,比期初大幅增长825.52%,主要由于收到客户采购货款,说明公司产品正在陆续交付,未来业绩确定性强。
毛利率稳定提升,控费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向好2021H1,公司毛利率为35.63%(+2.70pcts),净利率为15.61%(+0.86pct),保持稳定提升。期间费用为3.26 亿元,费用率为16.11%(-0.54pct),其中,管理费用为1.78 亿元(+3.29%),费用率为8.79%;研发费用为1.27 亿元(+81.87%),费用率为6.27%。
公司盈利水平持续向好,看好全年业绩保持较快增长。
定增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以提高研发实力和生产效率公司于2020 年12 月31 日公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34.7亿元现金用于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发等项目,预计项目达成后将对公司能力建设产生积极作用,研发实力和生产效率有望不断提高。2021 年8 月16 日,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审核通过。
研发能力行业领先,与优质客户的关系稳定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投入,现拥有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为国家航空装备的研制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公司长期研制生产经验积累形成了满足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各类燃油泵及调节器的研制生产能力;拥有国家认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二级计量检测实验室、国家级理化检测中心和国内燃油附件行业唯一的定型/鉴定试验室、国内燃油附件行业内领先的模拟试验台和振动试验台;拥有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和国防实验室认可(DILAC)的计量理化中心;建立了快速反应中心;拥有以复杂壳体加工、精密偶件加工、齿轮加工等为主的机械制造关键技术。
公司客户广泛分布于军队、军工集团等领域,多为国内外大型公司。作为中国航发下属单位,依靠中国航发特有的央企战略地位和品牌优势,客户广泛分布于军队、军工集团等领域,信用级别高、合作关系牢,为公司的持续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通过转包生产等国际合作,公司与GE 公司、霍尼韦尔、罗罗、赛峰、汉胜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国产航发比例不断提高,公司自主产品行业地位将持续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已经走上正轨,“太行”系列发动机产品在性能、使用寿命等方便指标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已经批量应用于多款列装机型。涡轴10 型发动机性能指标较早期型号已有极大提升。涡桨6 作为我国成熟航发系列,其衍生型号W6C 广泛应用于我国国产运输机,在国产航母舰队逐步成型的背景下,舰载预警机数量的增长也将为该系列产品需求带来一定程度提升。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国内航空工业有了飞速发展,随着国家“两机”专项等政策推进和国产民用飞机的发展,军用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的需求量随发动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民用航空发动机动力控制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国国产航空发动机将继续衍生出代系更高、性能更强的系列型号,在军用飞机中的使用比例也将不断提高。公司作为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企业,将在自主产品研制和能力建设上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H1 业绩稳定增长,未来将持续受益于市场需求和政策红利,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龙头,持续受益于军民机庞大市场需求与政策资金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1 年至2023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7、7.47、10.41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3.34%、41.72%、39.37%,相应21 年至23 年EPS 分别为0.46、0.65、0.91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53、37、27 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1、科研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2、军品订单交付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