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公告,2021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4.86 亿元,同比增长45.08%。归母净利润8.88 亿元(此前预告区间8.5-9.0 亿元),同比增长42.5%。扣非归母净利润7.68亿元,同比增长52.0%。点评如下:
评论:
1、上半年业绩快速增长,汇损等因素略有影响。
经测算,二季度营收43.51 亿元,同比+19.23%环比+38.79%;归母净利润5.58亿元,同比+8.13%环比+69.09%。上半年毛利率37.79%,同比-2.86 个pcts,二季度毛利率38.27%,同比-2.87 个pcts 环比+1.16 个pcts。上半年毛利率同比略降,主因去年同期有毛利率较高的口罩机订单。上半年财务费用6552 万元(去年同期-718 万元),其中汇兑损失3854 万元、同比增加9248 万元。分产品来看,激光及自动化配套设备收入50.85 亿,同比+25.78%,毛利率38.18%,同比-3.41 个pcts;PCB 及自动化配套设备收入19.02 亿元,同比117.75%,毛利率34.08%,同比-5.25 个pcts。产品毛利率下降主因去年同期口罩机、IT 业务订单毛利率较高,今年上半年毛利率相对低的传统PCB 机械钻机发货较多。
2、多项业务订单创历史新高,锂电/mini 等新产品开拓顺利。
分业务来看,消费电子业务收入17.33 亿元,同比+44.75%,去年同期有疫情影响,且5G 换机进程推进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及产品订单保持稳定增长;大功率业务收入13.41 亿元,同比+68.13%,今年大功率激光加工装备市场需求爆发,公司收入及出货量快速增长,且搭载自研光纤激光器的大功率激光加工设备出货近600 台,同比增长近100%;PCB 设备收入19.02 亿元、上半年订单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7.75%,机械钻孔设备销量持续增长,多光源激光钻孔设备、激光及机械成形设备、多品类激光直接成像设备、检测类设备等产品市占率快速上升;动力电池设备收入2.38 亿元,同比增长440.61%,继去年四季度取得宁德时代11.94 亿元设备订单后,上半年再度中标宁德时代10.03 亿元设备订单、交付期主要集中在2021 年度;miniLED 设备业务收入3.91 亿,同比+360.91%,切割、裂片、剥离、修复等设备实现大批量销售;显示面板设备收入3.89 亿,同比+189.50%;半导体封测设备收入0.45 亿,同比+372.03%,半导体激光开槽、激光解键合、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切割等产品实现批量销售;光伏设备收入0.87 亿,同比+42.80%,划裂机、开膜掺杂机等设备形成批量销售。
3、PCB、锂电、大功率等业务有望继续驱动增长,重整架构有望激发潜力。
展望后续,业务层面,PCB 业务当前在手订单较为饱满,下游HDI、载板、软板的持续扩产,深南、东山、景旺、胜宏等企业持续规划高端产品扩产计划,公司对内资企业设备环节的国产配套持续展开,随着产品升级,公司对中国台湾及外资企业的突破也有望逐步实现,且六代二氧化碳钻机、LDI、检测设备价值量比传统机械钻机更高;消费电子方面,上半年海外疫情反复导致海外订单不及预期,但考虑大客户5G 换机需求持续以及海外疫情好转后订单导入,该业务长期仍有望稳定增长;大功率业务方面,今年公司激光器自制比例接近50%,随着后续比例的继续提高盈利能力有望改善;锂电设备业务方面,下半年客户招标有望继续收获订单,今年收入有望达到15-20 亿、且明年目标上调至30-40 亿营收,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目前在电芯设备、模组及PACK 段市场占有率及技术水平均位于行业前列,在模切、热处理领域较为领先,在焊接、模组领域仍需加强。未来公司将以行业前二十客户为主要服务重点,在不断完善现有产品性能的基础上,逐步拓宽产品品类,抓住新能源市场发展的重大机遇并逐步提升盈利能力;miniLED 设备方面,下游三星、A 客户等今明年备货计划大幅增长,公司目前已导入主流客户,后续仍有增长空间;此外,公司光伏和半导体设备团队配置继续加强,后续收入仍有望维持较快增长。
管理层面,公司业务架构重整规划已初步落地,业务重新分为通用元件及行业普及产品、行业专机、极限制造三大事业群,其中通用元件及行业普及产品包括通用运动控制系统、振镜、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脉冲激光器、中低功率CO2 激光器、紫外及超快激光器、高功率激光聚焦头、泵浦源、冷水机等激光核心器件。现阶段主要集成在整机设备上统一销售,未来会逐步推向市场实现独立销售。行业专机包括消费电子行业专用设备、PCB行业专用设备、显示面板行业专用设备、动力电池行业专用设备、光伏行业专用设备等。
极限制造业务主要产品为标准激光切割、焊接、打标设备,下游相对广泛且分散,应用于工程机械、建设机械、汽车配件、厨卫五金、电子电气、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本次业务架构的重整同时伴随着人员的调整,后续有望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发挥协同效应并强化技术和人才资源利用。此外,公司进一步细化业务考核办法,对成熟业务强化现金流、盈利质量考核,对新兴业务强化收入、客户和产品进展考核,有望进一步激发业务增长潜力。
4、投资建议。
按照公司此前的股权激励达标条件,即20/21/22 年的扣非净利润较18 年扣非增长5%/15%30%,对应目标值为15.3/16.7/18.9 亿。20 年公司因疫情等原因激励考核条件未能达标。考虑21 年整体下游行业需求恢复业绩达标有望、且上半年多项业务订单较快增长,我们最新预测21-23 年营收为142.1/167.7/191.2 亿,归母净利润为17.5/20.4/23.8 亿,对应EPS 为1.64/1.91/2.23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为24.3/20.9/17.9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对应2021 年EPS 给予30 倍PE、目标价49.2 元。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创新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