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报,2021H1 实现营业收入5.56 亿元,同比增长44.32%,实现归母净利润2.10 亿元,同比增长91.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8 亿元,同比增长75.18%;2021Q2 实现营业收入3.32 亿元,同比增长32.94%;实现归母净利1.35亿元,同比增长74.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1 亿元,同比增长51.54%;超市场预期。
2021H1 业绩保持高增长态势,盈利水平持续攀升。
(1)成长性分析:2021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4.3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1.50%。主要原因是: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普放系列产品需求量继续上升;②公司不断挖掘现有客户需求,多个大客户的多项产品继续保持增长,同时不断拓展导入新的大客户;③工业及齿科等新产品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2)盈利能力分析:2021 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54.16%,同比增长2.58pct;销售净利率为37.92%,同比增长9.28pct;主要是因为规模优势凸显使费用率进一步下降,2021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39%、4.20%和-1.66%,同比分别下降0.62pct、0.69pct 和1.86pct。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公司营运能力进一步提升,2021 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58.88 天,同比下降27.83%;公司现金流水平进一步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0.91 亿元,同比增长51.91%。
受益下游需求增长,X 射线平板探测器市场迎来新增长点。
(1)数字化X 射线平板探测器起到接收X 射线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作用,内部结构包括闪烁体、TFT/PD、集成电路等,是影响影像设备成像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其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在医疗领域,可用于生产普放数字化X 射线影像系统、DM 系统、DSA、DRF、CBCT、放疗设备等;在非医疗领域,可用于生产工业无损探伤设备、安检设备、宠物医疗设备等。
(2)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影像行业由于起步较早,市场上存在大量的胶片机和CR 面临淘汰和升级,从而产生数字化革新需求;国内医疗卫生改革和医疗器械国产替代需求,将赋能国内平板探测器发展。据Yole 统计,至2024 年,全球数字化X 线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4.5 亿美金,其中医疗领域市场规模为16.7 亿美金,工业及安检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7.8 亿美金。
(3)医疗领域中,国内齿科行业增长趋势明显,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对口腔CBCT 设备的需求将持续提高,带动齿科领域平板探测器快速放量。在工业领域,工业无损检测目前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电子、铁路、压力容器等产业。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和半导体后端封装检测已成为X射线探测器在工业领域应用新的增长点。
公司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突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1)公司公司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及拓展新产品,目前已全面覆盖非晶硅、IGZO、CMOS 和柔性基板四大核心传感器技术、闪烁体碘化铯生长技术等,产品品质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确保非晶硅探测器技术优势的同时,加大对IGZO、CMOS 和柔性基板等传感器技术和产品的投入。2021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5432.96 万元,同比增长28.1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78%;新增各种IP 登记或授权33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17 项。
(2)随着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数字化X 线探测器行业知名企业,与柯尼卡、锐珂、富士、西门子、飞利浦、安科锐、DRGEM、上海联影、万东医疗、普爱医疗、蓝韵影像、东软医疗及深圳安科等国内外知名影像设备厂商均与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不断推进对新客户和新领域的开拓,实现各领域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
维持“增持”评级。X 射线平板探测器下游需求持续超预期,带来2021H1 公司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46 亿元、15.31亿元、19.21 亿元(调整前预测值为10.24 亿元、12.94 亿元、15.66 亿元);分别同比+ 46.20%、+33.57%、+25.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 亿元、5.02 亿元、6.48 亿元(调整前预测值为2.95 亿元、3.77 亿元、4.60 亿元),分别同比+ 68.55%、+34.11%、+28.91%;EPS 分别为5.16 元、6.92 元、8.93 元(调整前预测值为4.07 元、5.20 元、6.34 元);按照2021 年8 月4 日股价对应PE 分别为73、55、42 倍;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滑风险、新产品研发销售不顺利风险、知识产权保护及核心技术泄密风险、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新冠疫情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