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1 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38~1.75 亿元,至5.99~6.36 亿元,同比增涨30%~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将增加1.35~1.71 亿元,至5.86~6.22 亿元,同比增涨30%~38%。与前期预期基本一致。
点评:
疫情控制后业绩增长明显。本次业绩预增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去年上半年公司受疫情影响严重,固废业务板块的餐厨垃圾处理、工业危废处理以及部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产能利用率不足,工程建设滞后;燃气和供水板块工商业用户用气用水量同比下降明显,导致去年上半年基数比较低。第二,去年下半年起多个垃圾焚烧项目陆续投产,促进业绩增长。第三,南海区陶瓷洁具行业清洁能源改造完成,疫情后复工复产状况良好,天然气用气量提升。
聚焦“大固废”战略,业绩释放可期。公司以对标“无废城市”建设的“大固废”纵横一体化业务为发展战略,横向覆盖市政垃圾(含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等)、工业危险废物、农业有机垃圾等污染源治理,同时不断提升前端环卫、中端收转运、末端处理的纵向协同优势。公司投运、在建、储备项目充足,预计开始进入业绩快速释放期。
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启,公司利润有望进一步增厚。7 月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经过多年试点准备后开市交易。碳交易包括配额交易(CEA)和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虽然目前配额交易是主要方式,后期CCER 交易也将逐步开展。垃圾焚烧发电是环保领域参与碳排放交易最重要的细分领域,CCER 交易将对垃圾焚烧发电有额外的盈利贡献。需关注后期CCER 交易对公司利润的正向促进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测2021-2023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4.1/122.8/157.4 亿元,同比增长25.8%/30.5%/2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17.8/ 23.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7%/34.0%/30.7%;EPS 分别为1.63/2.19/2.86 元/股。以昨日收盘价计算PE 分别为11.5/8.6/6.6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及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天然气价格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