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近况
2021 年3 月31 日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功,注册资本3 亿元,隆基创始人之一的李振国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
评论
创始人亲自挂帅,隆基成立氢能子公司正式布局氢能产业化。隆基自2018 年起通过研发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新设子公司计划主要聚焦制氢环节,标志着公司的氢能布局由实验室研发迈向产业化发展。
光伏清洁电力推动是推动氢能实现成本平价、应用普及的重要一环。氢能具备效率降本、材料降本、规模降本三个成本下降路径。
根据中金电力电气设备组测算,目前氢气产业化发展中成本的制约主要来源于运输与加注环节,使得目前终端加氢含税价格在70元/kg(重整制氢,非零碳)~80 元/kg(光伏电解水制氢,零碳),显著高于当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碳捕捉的成本。
展望未来,绿氢相比其他非电绿色能源有较为清晰的降本路线,我们预计:1)制氢端受益于非化石能源未来不断的成本下降有~60%的降本空间。氢能或有望凭借电解水路径中光伏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从而达成在公路交通领域较传统能源的平价,实现技术落地。具体来看,光伏度电成本从目前的高于0.3 元/度下降至2030 年后接近0.1 元/度,制氢成本有望从22 元/kg 最终降至9 元/kg;2)运氢、加氢端设备规模化和国产技术提升有~80%的降本空间,从44 元/kg 降至8 元/kg;3)绿氢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需求将反过来刺激光伏装机增长。
氢能是我国完成2060 年碳中和的一块重要拼图,或将占到终端能源消费8%。碳中和需要能源行业尽可能提供零碳甚至负碳能源,从而支持经济和工业的清洁转型。我们预计碳中和背景下,终端电气化率最多可以提升至70%,还有30%的能源消费由于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长期的储存、以及燃烧释放热能的形式,无法被电气化。在这部分非电能源消费中,约33%可以通过氢能替代实现零碳,且氢能具体在交运、化工领域或更有优势。据此,基准情形我们看好绿氢提供2060 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量的8%。
估值建议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2 年27.0 倍、22.7 倍市盈率。
我们认为绿色氢能作为连接电与非电,传统与新兴能源的重要纽带,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有望带来更多值得期待的产业链、跨行业合作。我们维持公司跑赢行业评级,维持目标价138.0 元,较当前股价有48.1%的上行空间。
风险
氢能降本不及预期,氢能产业化推进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