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0 年年报,期内营收105.2 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归母净利润17.1 亿元,同比增31.6%。全年摊薄每股收益1.83 元,每股派息1.25 元,现金股利派息率68.3%。
丰富的产品线组合奠定增长韧性,消化道与微球产品增速靓丽。公司全年营收首破百亿规模,同比增长12.1%,归母净利润达17.1 亿元,同比增长31.6%;公司在2020 年非正常年份仍然取得较快增长业绩,显示出公司经营韧性十足,我们认为主要归功于公司丰富的产品线组合和持续多年主动产品结构调整。主力产品已经完成迭代,消化道产品和微球产品成为公司绝对主力产品,受医保控费影响明显的参芪扶正注射液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营收占比下降到6.6%左右;主力产品向创新药(艾普拉唑系列)和高壁垒复杂剂型微球产品(亮丙瑞林微球)迁移,艾普拉唑系列和亮丙瑞林微球和剂销售收入占化学制剂的54.5%,占公司整体营收的28%左右。艾普拉唑系列肠溶片和针剂都进入国家医保,全系列年销售17.65 亿元,同比大增81.2%,主要受益针剂去年降价40%纳入国家医保销售带动。亮丙瑞林微球去年营收11.76 亿元,同比增长27%,是公司第二个销售突破10 亿规模的单品。另外,其他产品精神类产品马来酸氟伏沙明片和盐酸哌罗匹隆片营收增速也较快,营收分别为1.7亿元和1.1 亿元,同比增33%和101.8%。
聚焦微球管线和生物创新药研发,驶入创新驱动发展全新阶段。微球长效制剂产品研发壁垒较高,竞争环境宽松。公司首个获批上市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持续高增长,显著高于同类非缓释微球制剂产品。目前公司在研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1 个月缓释)完成III 期临床入组;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 个月缓释)开展 I 期临床试验,完成 III 期临床遗传备案;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1 个月缓释)、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1 个月缓释)取得临床批件进入I 期或BE 试验;持续丰富微球产品管线和扩大产品竞争力。生物药研发管线涉及肿瘤、生殖、免疫疾病等领域的新型抗体、多特异性抗体、重组蛋白类药物,同时不断推进 ADC 技术平台和新型 CAR-T 技术等平台建设,自研或与其他创新药企、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多种方式开展创新研发活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2021-2023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6.9亿元、133.4 亿 元和149.0 亿元,分别同比增11.1%、14.1%和1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 亿元、23.5 亿元和26.8 亿元,分别同比增17.9%、16.4%和13.9%。当前收盘价(41.22 元/股)对应PE(2021E)19 倍。
综合考虑公司经营稳健,财务状况优秀,扣除有息负债净现金市值占比高达20% ,当前估值合理偏低,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政策严厉超预期,药品降价超预期,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