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 月 28 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0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90 亿元,同比增长 192%。
点评
下游需求旺盛订单充足,业绩快速增长
1 月 28 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0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90 亿元,同比增长 192%;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 5.43亿元,同比增长 209%。
净利润快速增长的原因包括: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扩大销售,订单充足,营收大幅增长;伴随着营收大幅增长以及产品结构调整,公司毛利率有所增长。
持续研发高投入,红外技术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 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 1.25亿元,已经超过 2019 年全年水平,占营业收入的 11.60%,高研发投入为保持红外技术和产品领先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继续保持红外芯片、探测器、机芯模组到热成像整机的全产业链建设态势。探测器方面,公司成功研发了超高灵敏度12um 系列金属和陶瓷封装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面阵规模包括 1280×1024 和 640×512。相比第一代常规性能系列产品,超高灵敏度系列的性能指标提升了 30%-40%,为对性能有极高要求的应用场景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方案。红外机芯模组方面,MicroⅢ系列 12um 微型人体测温型机芯和工业测温型机芯产品全系实现批量供货。
下游市场快速拓展,军民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军品方面,国内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渗透率较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供应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优势,保障了军品客户的装备需求。上半年公司新增 4 个配套中标重点项目,该批项目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将陆续完成研制定型和批产交付,另有 2 个重点项目进入定型、批产阶段,军品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民品方面,随着公司 12um 全系列红外探测器的大规模量产出货,从人体测温、工业测温、电力测温、安消防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和巩固了与下游国内头部企业原有的深度合作,积极加强与国内 AIoT 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汽车自动驾驶红外夜视产品的推广。公司作为工信部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用于体温筛查的测温产品销售也获得了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非制冷红外技术国内领先,下游市场空间广阔,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专注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 MEMS 传感技术开发,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随着红外技术日益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军民两大领域下游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公司业绩较快增长。预计公司 2020年至 2022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90、7.89、10.85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92%、34%、38%,相应 20 至 22年 EPS 分别为 1.33、1.77、2.44 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85、64、47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海外业务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