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体经营稳健,完成年初经营目标,下游回款较往年比较差。调整口径下,利润表中公司实现营收(116.37亿,+4.08%),目标完成105.79%;实现利润总额(10.84亿,+11.76%),目标完成108.74%;实现归母净利(8.36亿,+16.49%)。毛利率26.30%,比去年同期提高0.05pct,产品价格及成本端整体平稳;净利润率7.19%,比去年同期提高0.77pct,主要因为公司发行可转债21亿,财务费用同比降低20.42%,财务费用率0.82%,比去年同期改善0.56pct,此外资产减值损失中部分存货跌价损失冲回。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67.76亿,+32.78%),主要因为下游占款因素,销售回款较往年差,我们认为主要受下游央企三去一降影响,但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较小;存货(41.47亿,+3.86%)占总资产比重无明显变化,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预付账款(1.98亿,-22.80%)降低明显,或因采购节奏变化及下游占款传导等原因。 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现金流较同期下降140.45%,主要因为回款较往年较差,收到现金较同期减少19.45亿,支出现金较同期增加8.25亿元;投资性现金流较上年同期增长47.92%,主要因为支付新乡航空与宜宾三江并购款9.60亿;筹资现金流较上年同期上升531.66%,主要因为本期成功发行可转换债券21亿元。
2)航空主业进一步聚焦,军用航空与防务仍是主要业绩贡献来源,预计公司19年收入、净利润将保持稳定上升态势。2018年,公司军用航空与防务实现收入(72.83亿,+8.17%);民用航空实现收入(3.50亿,较-9.66%);工业制造实现收入(38.61亿,-0.83%);公司进一步压缩非主业业务,现代服务业收入(1.43亿,-14.31%)。公司2019年经营目标,实现营收123亿,相比18年增长6.03%;利润总额11.56亿,相比18年增长6.64%。我们认为:综合考虑公司产能情况,经营目标较为合理,可转债募投项目产能的逐渐释放或在2020年。 3)公司是中航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是我国军用和民用航空机电系统领域国家队,在我国航空机电产业中具有绝对龙头地位。2018年,公司内部设立专业化事业部,整合了内部零散体系,有助于实现科研生产合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我们认为:不管是军机还是民机在综合化、多电化发展趋势下,现有机电系统“小、散、弱”的局面只能通过整合来建立系统供应商级的能力,中航机电作为唯一平台,资产注入仍有望继续,核心优质资产注入将带动公司在系统级供应能力上再上升一级,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中航工业整合组建机载公司有利于更好地承担国家机载重大专项,是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根据证券时报报道,机载专项是继大飞机专项、两机专项后的又一个国家专项投入,资金投入将在160亿元左右,公司有望受益机载专项的持续投入。
投资建议:中航机电作为我国机载机电系统绝对龙头,航空主业突出,内生增长稳健,将核心受益我国军机新机型换装列装加速以及新机型机电系统价值量占比逐渐提升两个主要增长逻辑,同时民机机电系统在以国产大飞机等为代表的民机中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公司是中航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平台地位稳固、唯一,前期资本运作有序开展,后续托管优质资产有望持续注入,大机电产业协同效应逐渐凸显,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1、11.57、13.54亿,对应EPS分别为0.27、0.32、0.38元,对应PE分别为27、23、19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武器装备列装换装不达预期;民用航空机电产品订单及国产替代不达预期;院所改制及资产注入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