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88.61亿元,同比增长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82亿元,同比增长-75.56%;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47亿元,同比增长15.51%,对应EPS1.51元。总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端口增速有所放缓;2017年转让子公司股权实现净利润32.84亿元导致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扣除非经常损益,公司业绩增长良好,基本符合预期。
西药制剂增速良好,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西药制剂实现营收42.38亿元(+14.48%),占总营业收入的47.83%。其中,亮丙瑞林微球、艾普拉唑、雷贝拉唑、氟伏沙明及哌罗匹隆等产品处于快速增长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61亿元(+40.34%)、5.88亿元(+37.35%)、2.27亿元(+40.53%)、1.02亿元(+17.05%)和0.36亿元(+38.07%)。受参芪扶正注射液影响,中药制剂实现收入15.32亿元(-25.07%)。从整体上看,参芪扶正注射液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的营收占比已降至11.31%和5.02%,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正逐步减弱,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原料药业务实现营收23.54亿元(+11.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诊断试剂实现营收6.97亿元(+9.69%),自产品种收入占比不断提高。
费用控制良好,在研项目进展顺利。受制剂产品毛利下降影响,公司2018年销售毛利率为62.08%,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78pp。报告期内,公司四项费用共计41.1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0.49亿元,费用控制情况良好。2018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为6.8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9.42%,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76%。公司在研产品进展顺利,制剂领域已立项并开展研究的项目共计37项,其中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项目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个月缓释)项目已申报生产;单抗领域方面,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已于今年2月成功获批上市,TNFα单抗已完成Ⅱ期临床,HER2单抗已完成I期临床,PD-1、CD20等多个单抗产品处于I期临床阶段。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1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40亿元、14.27亿元、16.4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2元、1.99元、2.2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8/17.2/14.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