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公司自2015年涉足动力电池领域,早期不赌技术路线,在方形LFP、圆柱NCM、方形NCM、软包NCM领域都有布局,目前确定乘用车以软包NCM为主、方形NCM为辅,主打高端市场;客车以方形LFP为主;软包目前已进入戴姆勒供应链,现代起亚获得6年13.48Gwh的订单。
软包NCM估值:2019-2021年起亚订单装机量为0.23Gwh、0.86Gwh、1.95Gwh,戴姆勒订单装机量为0.4Gwh、0.52Gwh、0.68Gwh。预计合计收入为6.57亿元、12.99亿元、22.31亿元。软包板块估值31.36亿元、62.07亿元、112.77亿元
方形LFP与方形NCM估值:预计2019-2021年方形电池合计利润为0.5亿元、1.2亿元、1.5亿元,由于乘用车与储能增长空间较大,给予25倍估值,对应市值12.5亿元、30亿元、37.5亿元圆柱NCM估值:预计2019年-2021年圆柱NCM板块利润为1.2亿元、1.8亿元、2.75亿元,由于电动工具为传统市场,因此给予20倍估值,板块对应市值24亿、36亿元、55亿元
锂原电池与消费电池:2016-2017年公司市场占有率由6%提升至9%,预计2018-2021年将继续稳步提升,分别为:10%、11%、14%与16%。2007-2017年,公司锂原电池营业收入由0.77亿元提升至10.91亿元,10年提升约14倍,年复合增长率约30%。2018-2021年预计营收收入分别为约13亿元、约15亿元、约19亿元与约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0%。
传统业务估值:2007-2017年,公司消费电池营业收入由0.38亿元提升至5.40亿元,10年提升约14倍,年复合增长率约30%。2018-2021年预计随5G物联网与电子眼市场的发展,公司消费电池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可保持在约30%,对应的营收收入分别为7亿元、9亿元、12亿元与15亿元。
综上所述,对公司各部分市值加总后,我们预计2019-2021年合计市值为292.89亿元、434.82亿元与599.04亿元。同时,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合计9.1亿元、12.50亿元与16.80亿元,以当前244亿元市值计算对应PE分别为26.78X、19.50X与14.52X。
总结:核心竞争力在于:1)传统业务龙头,对公司生存形成稳定保障,为公司发展提供试错机会。2)公司善于学习,生命力顽强:公司早年转型动力电池时走过弯路,但目前动力电池前景逐渐明朗。3)实际控制人技术背景出身,注重技术研发,各事业部精细化管理。
风险提示:动力电池销量不及预期;锂原电池与消费电池竞争加剧;电子烟政策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