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9Q1业绩分析 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0.57亿元,同比增长43.9%,归母净利润为4.31亿元,同比增长39.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同比增长32.0%。2018年非经常损益为1.59亿元,2018年为1.03亿元,主要来自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2019Q1,公司营业收入为22.42亿元,同比增长52.6%,归母净利润为5080万元,同比增长122.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49万元,同比增长36.4%。19Q1非经常性损益为2430万元,18Q1为338万元。非经常损益主要来自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9Q1为2854万元,18Q1为541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2018年还是2019Q1,公司的投资收益明显改善。2018年投资收益-49.3万元,2017年为-2201万元;19Q1投资收益600万元,18Q1为-899万元。投资收益的改善,表明重要子公司业务或将逐步从投入期逐步进入到产出期。 通过年报和季度,我们看到,曙光的各项业务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目前曙光贡献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自于:服务器(包括高性能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存储、以及相应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收入。
业务分拆一:高性能服务器:下游应用客户更加广泛 从公司收入分拆披露口径来看,高端计算机中包括了高性能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两类产品。2015年开始,公司更改了收入披露口径,将高性能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合并为高性能计算机。 按照新的披露口径,2018年高性能计算机收入为72.01亿元,同比增长42.3%,毛利率为10.38%,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服务器的下游需求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 首先我们先普及下什么是高性能计算机? 高性能计算机,指通常使用很多处理器(作为单个机器的一部分),或者某一集群中组织的几台计算机(作为单个计算资源操作)的计算系统和环境。高性能计算机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资料量与高速运算的电脑。其基本组成组件与个人电脑的概念无太大差异,但规格与性能则强大许多,是一种超大型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主要特点表现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和外围设备及丰富的、高功能的软件系统。 产品: 公司早期的高性能计算机产品主要包括四类:(1)曙光星云,(2)曙光5000系列,(3)PHPC100/200系列,(4)GHPC1000系列。这几类高性能计算机与一般的服务器应用领域有些不同,更加侧重应用于超大型计算。 比如,曙光星云,是为满足超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及云计算应用开发。下游应用包括:(1)高校、科研院所、石油地震、卫星图像、气候模拟、环境预报、基因测序、药物分子帅选等。(2)互联网用户服务、实时数据处理、动漫渲染、大型云计算中心等。而曙光5000系列更加侧重大规模科学计算和海量信息处理。 现在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包括:通用和专用高性能计算机。
1、通用高性能计算机: 1)硅立方系列:融合了曙光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高速网络、海量存储、高校制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能效比,提高计算密度,减少占地面积。 与传统架构高性能计算机相比,硅立方具有更优的邻近通信性能和更大规模的扩展能力,更适合超大规模并行、格点化、多模式/方法偶合的科学计算和工程仿真模拟。硅立方3个机柜相当于12-15个传统机柜,计算密度提升4-5倍。 下游主要应用包括:地球系统数值模拟,需要多个物理过程记性偶合计算机,包括:大气、海洋环流、陆表物理和水文动力过程、植被动力雪、气溶胶和大气化学过程等。 2)曙光6000:峰值计算性能可扩展到100Pflops(十亿亿每秒),最大存储容量可达EB级。下游应用客户覆盖: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工厂计算、气象、海洋、环境、石油勘探、动漫渲染等领域。
2、专用高性能计算机:主要包括: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一体机、高分辨率专业气象数值预报服务一体机。 3、高性能计算机组件。公司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计算机GridView、CloudView、Clusx系列软件平台为基础,为各个细分行业用户提供围绕着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和存储的系统软件平台定制服务和高端计算机平台的集成服务,包括特定用户的管理、特定策略的制定、特定调度算法的实现、特定应用Portal的实现、特定硬件设备的监管等。
业务展望: 1、继续保持高性能计算机龙头地位。目前国内能够开发高性能计算机的企业比较少,主要包括(1)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研发银河系列、天河系列;(2)中科曙光:背后是中科院计算所;(3)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神威系列。 高性能计算机核心竞争点:(1)质量(计算机速度和稳定性),(2)投入(持续的研发能力),(3)应用(下游应用场景)。 2、高性能计算机下游应用有望扩大。在过去,高性能计算机主要用于科研、研究院等。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对并行计算提出更高需求,高性能计算的下游客户更加广泛,包括癌症、大脑研究、天体物理学、人工智能、气候科学、化学、生物学、汽车和航空等等。而且像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术、量子计算等,都是最早为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后来转为商用化。
3、新产品有望逐步放量。2018年,新一代TC4600E刀片计算系统已量产;M-Pro架构计算系统和冷板式液冷刀片已经开始批量供货;EasyOP高性能计算机在线运维平台已初具规模;人工智能领域的XSystem深度学习计算平台的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
业务分拆二:通用服务器 在曙光的通用服务器中,我们可以分为两类, (1)通用的商用服务器。核心部件采用海外巨头的产品,比如芯片采用的是Intel和AMD的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应用于互联网、能源、政府、通用运营商等领域。 (2)自主可控的通用服务器。核心部件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比如,曙光一直在提供基于国产芯片(比如龙芯芯片)的通用服务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党政军领域。 对于以上两类服务器,通用服务器会继续随着云服务厂商对数据计算和处理资源需求的增加,其需求也将不断得到释放。这块业务的驱动因素与浪潮信息的核心驱动因素类似(但与浪潮相比,定制化的云服务器在曙光服务器中的占比可能小一些)。
对于自主可控服务器,我们可以关注两点: 1、子公司天津海光芯片的应用。曙光持有天津海光36.44%的股权。2016-2018年海光信息收入分别为:0.04亿元、0.14亿元、1.13亿元;2017-218净利润为-4672万元、-3571万元。可以看出,2018年海光信息的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
另外,从公司与海光信息的关联交易数据来看,2018年公司向成都海光(海光信息的子公司,持股70%)进行的原材料采购金额为7052万元。 可以推测,海光信息的自主可控芯片已经开始逐步应用。这一方面有望催生下游的客户需求,特别是党政军领域。另一方面,自有芯片的应用有望提升公司服务器毛利率水平。 2、子公司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投产。2017年12月,公司以现金和专利出资参与设立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持股30%。中科可控公司一期总投资120亿元,2018年原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重大工程-安全可控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年产100万台安全可控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生产基地。 根据公司年报信息,2018年中科可控信息收入为0.04万元,净利润为-1017万。可以看出,2018年中科可控信息还处于建设投入期。而随着服务器生产基地的逐步投产,其有望带来一定的收益贡献。年产100万台服务器是什么概念?2018年曙光服务器生产量为21.9万台,如果全部达产,有望是目前生产量的5倍左右。但由于曙光对中科可控持股30%,这块业务不并表。
业务展望: 1、通用商用服务器下游需求依然需求强劲。除了服务器传统厂商需求之外,互联网/云计算厂商的对云服务器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曙光的云服务器下游客户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比如字节跳动、京东等。互联网客户存在一定可拓展的空间。 2、自主可控服务器下游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关注中科可控信息的量产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