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温控同步发展,优秀智慧绿色能源系统服务商:公司以制冷压缩机起家,现以冷热同步发展,产业领域覆盖低温冷冻、中央空调、环保制热等,此外,公司在能源化工装备、精密铸造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参与。公司基于多年技术研发实力和经验积累,可以提供覆盖-271℃--200℃温度区间、0Mpa--45Mpa 压力范围的产品及配套服务。从2016-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较为稳定,从30.7 亿元增长至40.44亿元,CAGR 为7.1%,归母净利润从1.57 亿元增长至2.23 亿元,CAGR 为9.1%。
制冷压缩技术行业领先,受益于冷链景气度提升未来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拥有冷链系统集成技术,能够生产全系列螺杆压缩机。根据公司官网,公司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自然工质CO2的应用开发,开创了NH3/CO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及载冷系统,与氟利昂等制冷剂相比,具有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等优势。根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2016-2020年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稳步增长,2020 年国内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3832亿,同比增长13%。十四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 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或将达到8970 亿元。冷链物流市场增长,带动制冷压缩机需求持续增长。
积极布局CCUS 及氢能产业,政策助力带来业绩新增长: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在手CCUS 项目已经增长至34 个,涉及石油化工、燃煤电厂等行业。碳中和背景下,CCUS 是未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司深耕多年的碳捕集核心装备气体增压机组、二氧化碳液化机组景气度有望深刻受益。同时公司积极开展氢能装备领域研发,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氢气输送压缩机、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高压加氢压缩机产品已通过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公司与东德、国富、重塑等氢能公司有战略合作,并已有设备订单落地。我国氢能产业链正在逐步建立完善,政府积极布局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根据《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到2025 年京津冀地区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 1000 亿元以上,北京将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 年前培育5-8 家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公司氢能压缩机产品体系布局完整,业务拓展空间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受益于冷链景气度提升、碳中和背景下CCUS 受到重视以及氢能产业链不断完善,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 年的EPS 分别为0.45 元、0.60 元、0.73 元,对应PE 为33.3x、25x 和20.4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A 评级,6 个月目标价17.12 元。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冷链市场投资不及预期;CCUS 及氢能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