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96 亿元,同比增长38.65%,实现归母净利润2.32 亿元,同比增长32.53%。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6 亿元,同比增长28.06%;实现归母净利润1.01 亿元,同比增长32.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8 亿,同比增长60.28%。
简评
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小幅提升
①从2020 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主业冷冻业务景气度显著提升,推动公司整体订单量逐季增长。公司订单确认周期一般在3-4 个季度,前期订单的增长逐步在收入中兑现。2021Q3 公司收入环比增长24.9%,净利润环比增长28.9%,公司业绩环比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
②在三季度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内部管理和提价有效的对冲了成本上升,公司盈利能力略有增长。2021Q3公司毛利率为20.92%,环比基本持平;净利率为6.65%,环比提升0.21pct。
③整体来看,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展望全年,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保障全年业绩无忧。
围绕低碳、节能前瞻布局,双碳政策推动公司多业务进入收获期①制冷主业具有低碳特性,受益于国家新基建:公司在国内率先推进CO2 制冷压缩机组,采用CO2 作为制冷剂,替代氟化物,降低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温室效应。目前我国工业CO2 制冷系统的渗透率在50%左右,预计未来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
此外,在国家推进新基建和内循环的大背景下,我国冷库建设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公司制冷主业成长。
②节能业务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公司子公司华源泰盟主要从事电力、钢铁领域节能设备与改造业务。其大温差吸收式换热技术、余热深度回收技术多次入选《国家节能技术推荐目录》。在当前政策的推进下,过去一些具有明显节能效果,但是因为下游企业不愿意求变,而渗透率低、渗透难的节能技术和装备有望快速推广,公司节能业务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③双碳政策下,碳捕捉市场迎来增长元年: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碳捕捉作为最直接的降碳手段之一,迎来增长元年,我国确立多个碳捕捉示范项目。公司碳捕集技术较为成熟,产品已应用于多个项目,市占率国内领先。此外,公司与万华化学签约碳捕捉运营服务,将通过销售CO2 获得收益,公司有望实现从销售设备到项目运营的转变。
④氢能板块与大客户合作,未来放量值得期待:公司氢能相关的产品包括加氢站隔膜压缩机、氢气液化压缩机,氢燃料电池系统里的空压机组和循环泵。这几款产品均为率先实现进口替代,并与国富氢能、东德实业、重塑科技等企业实现战略合作。未来随着行业发展,公司氢能板块有望迎来翻倍式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4.4、63.2、72.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16.2%、14.0%;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4.29、5.2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3%、30.2%、22.8%,对应PE 分别为27.8、21.4、17.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及预期;节能业务盈利能力不及预期;CCUS 推广不及预期;燃料电池车推广及加氢站建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