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8 月20 日公告,2021H1 营业收入37.69 亿元(+21.29%),归母净利润4.31 亿元(+135.21%),扣非归母净利润4.08 亿元( +170.24% ) , 毛利率20.52% ( +3.53pcts ) , 净利率11.44%(+5.54pcts)。
投资要点:
“三高一特”产品持续发力,降本增效有序推进,盈利能力提升2021H1,公司营业收入37.69 亿元(+21.29%),归母净利润4.31亿元(+135.21%),扣非归母净利润4.08 亿元(+170.24%),业绩大幅增长,净利润实现翻番。毛利率20.52%(+3.53pcts),净利率11.44%(+5.54pcts),提升至历史最佳水平,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钢产量38.25 万吨(+18.93%),实现钢材产量30.78万吨(18.81%)。
公司中高端产品持续发力,产品结构优化助力毛利率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高温合金、高强钢、高档工模具钢、特种冶炼不锈钢(“三高一特”)等重点品种接单4.78 万吨,同比提升22%。其中高温合金0.31 万吨,产销平衡,平均售价提升至21.36 万元/吨(不含税),同比增加9.2%。
提产提效,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持续推进产能建设,另一方面围绕现有主机设备开展提产提效工作,生产效率、交付水平明显提升。同时,公司强化供应链管理,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同时工艺降本取得显著效果。
存货及合同负债持续增加,备货备产凸显下游需求旺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18.70 亿元(+17.96%),合同负债2.98 亿元(+23.76%),持续增长。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我们认为,存货及合同负债维持高位,未来转化至利润表将增厚业绩;同时,公司持续的备货备产,也体现了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度。
产能扩建稳步推进,业绩提升紧随其后
近年来,公司高端产品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为突破公司重点产品产能瓶颈,公司于2020 年3 月及2021 年3 月分别公告投资7.9 亿元/6.88 亿元,进行重要生产项目产能提升。产能扩建项目中均质高强度大规格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工程化建设项目及锻造厂新建70MN 快锻机技术改造工程,将分别于2022 年6 月左右投产、2022 年初投入生产,两者预计提升产能4 万吨。高温合金、高强钢产技术改造项目(1 期)及锻造厂新建22MN 精锻机生产线及附属设施将分别于2022 年下半年、2023 年下半年陆续投入生产,两者预计提升产能4.4 万吨。实林公司新建高合金小棒材生产线及附属设施预计2022年底完成,可提升产能4 万吨。
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产品供应能力提升,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增加,公司业绩也将随之迎来较大幅度的提升。
下游需求高景气叠加进口替代,市场大幅扩容;公司先发优势明显,行业地位稳固随着我国航空、航天及能源动力燃机领域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对大型运输机及大型客机发展过程中的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等原材料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公司所处的特钢行业仍有很多关键、核心部件,基础材料用钢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进口依赖度依旧较高,需求量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下游需求的高景气叠加进口替代驱动,公司高端产品市场空间也将大幅提升。
公司是我国最早的特殊钢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冶金装备,长期承担国家大量特殊钢新材料的研发任务,拥有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种冶炼不锈钢、高档工模具钢、高档汽车钢、高速工具钢、钛合金、减速机、增速机行业用钢等八大类产品5400 多个牌号特殊钢新材料的生产经验。公司自2020 年初至今,扩产项目有条不紊推进,新增产能将于2022 年陆续投产,可以较好匹配下游需求的增长。而高端特钢扩产投入大、周期长、准入门槛高,公司已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截至2020 年末,公司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超高强度钢在航空航天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行业地位稳固;同时,公司研发投入专注于高端合金和特殊钢新材料研发及国产化替代,有助于持续提升技术水平,筑牢竞争壁垒。
投资建议:
1. 公司归母净利润4.31 亿元,同比增长+135.21%;中高端产品持续发力,产品结构优化;提产提效、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净利率创历史新高;2. 公司提升产能及产品质量的生产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未来,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产品供应能力提升,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增加,公司业绩也有望随之迎来高增长;3. 下游需求的高景气叠加进口替代驱动,公司高端产品市场空间将有望大幅提升。公司是我国最早的特殊钢企业之一,具备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同时公司扩产已有序推进,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公司在航空航天市场,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市占率较高,行业地位稳固。未来公司有望优先受益于下游需求放量。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1.22 亿元、96.30 亿元和110.6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7 亿元、10.34 亿元及13.57 亿元,EPS 分别为0.41 元、0.52 元、0.69 元,我们给予目标价格30.42 元,分别对应73 倍、58 倍及44 倍PE。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推进不及预期;军品放量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