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0 年报,实现营收 33.76 亿元,同比增长56.18%,净利润 2.25 亿元(扣非 1.86 亿元),同比增增长 25.83%(扣非同比增长 17.46%);经现净额 2.42 亿元,同比增长 185.43%,ROE(加权)8.54%,同比下降接近 1 个百分点。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10 派 0.8元(含税)。
公司同时发布 2021 一季报,实现营收 13.86 亿元,同比增长 380.22%;净利润 1.35 亿元(扣非 1.25 亿元),同比增长 767.81%(扣非同比增长 1056.74%),经现净额 7384 万元,同比增长 316.95%;ROE(加权)4.44%,同比增长超 3 个百分点。
现金流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持续高增长确定性强。
2020、2021Q1 公司经现净额分别为 2.42 亿元、0.74 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 185%、317%,提升明显,收现比分别为 101.46%、109.64%,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Q1,公司销售净利率 9.83%,是 2012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期间费用率下降到 7.83%的较低水平;ROE(加权)大幅提升至 4.4%,可见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23.79%的较低水平,公司财报延续了稳健优异的表现。
公司同时发布了 2021 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计 2021H1 净利润 2.4~2.8亿元,同比增长 218.54%~271.63%,主因为稀土回收子公司鑫泰科技的并表以及再生资源板块的较快增长,我们判断,在环保政策趋严、“碳中和”强力推进的背景下,公司稀土回收、废钢设备及运营等再生资源板块将延续高增长态势,发展潜力大。
稀土回收弹性大、具备较大成长空间。公司稀土回收业务子公司鑫泰科技目前具备 3000 吨普钕氧化物、2500 吨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产能,是稀土回收利用的龙头企业,在稀土氧化物废料回收利用的细分领域的全球市占率约为 15%。2020 下半年以来,稀土景气度高,镨钕氧化物从去年同期的 26 万元/吨涨至目前的超过 57 万元/吨,公司稀土回收业务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同时,公司稀土回收业务也具有较大的产能弹性,公司 2020.9 签订《年处理 6 万吨磁材废料综合利用项目框架协议》,拟联合南方稀土兴建年处理 6 万吨磁材废料综合利用项目,本次合作将为公司稀土回收增产扩能提供重要支撑。公司同时具备价格和产能弹性的稀土业务具备持续增长动力,成长空间较大。
在稀土资源开采总量得到保护性控制,而市场应用需求量却持续稳定增长的市场形势下,稀土回收利用兼具经济和社会效益。永磁材料生产过程中约产生 25~30%的边角废料,稀土含量约为 31%。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这些行业在可预期的未来都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过去三年均保持了 50%以上的增幅,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 25%;到 2030 年销量占比 40%,我国及全球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成长期,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废钢板块长期受益“碳中和”,废钢比提升空间大、汽车拆解有望释放 20 亿加工设备市场。至去年下半年以来,废钢价格持续上涨,行业持续高景气,在“碳中和”推动下,电炉钢产能提升势在必行,也必将带动废钢加工设备、废钢加工业务维持长期高景气。公司废钢板块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公司先后布局东海华宏(汽车拆解为主的废钢加工)、北京中物博(汽车拆解)、迁安聚力(废钢加工),目前已形成废钢加工设备、汽车拆解运营、废钢加工配送的钢铁再生资源全产业链,在上游协同效应下,汽车拆解运营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2019 年全国废钢铁消耗总量 2.16 亿吨,同比增长 15%,但废钢比只有21.6%,与国际平均水平 36%相比,在铁矿石价格高企、进口依赖度高、以及碳减排压力增大等多重因素下,未来废钢比提升空间巨大。其中,随着汽车报废进入高峰期以及《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等一系列汽车拆解领域法规的实施,汽车拆解设备需求有望在未来2~3 年迎来爆发期。按照每个拆解牌照投资 300 万元测算,预计在未来 2~3 年,拆解设备投资需求在 20 亿左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鉴于公司再生资源板块的强劲增长,我们再次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净利分别为 4.63 亿元、5.79 亿元、7.23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7 倍、13 倍、11 倍。公司稀土业务增长潜力大,废钢板块长期受益碳中和,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废钢设备需求不及预期;稀土价格出现超预期波动、扩产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