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况
公司于4 月7 日发布2020 年度业绩快报和2021 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130.25 亿元,同比增长29.23%,2020Q4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41 亿元,同比增长63.75%。2020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64亿元,同比增长66.48%,2020Q4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10 亿元,同比增长81.61%。预计2021Q1 实现归母净利润1.25-1.45 亿元,2020Q1 归母净利润为-1.31 亿元。公司2020 年度收入增速略超预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位于前期预告区间50%-70%的上限附近,业绩表现亮眼。
业绩表现亮眼,开启人工智能2.0 红利兑现周期公司2020 年在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1Q1 业绩预告依然维持了良性的发展态势,我们认为公司年报业绩快报和2021Q1 业绩预告验证了公司人工智能战略2.0 红利兑现时代的来临,公司有望从前期的AI 探索走向规模化复制推广,开启新一轮的成长周期。公司业绩的主要亮点如下:
1)收入端保持高速增长,AI 规模商用逐渐落地:公司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23%,2020Q4 单季度同比增长66.48%,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我们认为主要是公司在教育赛道跑通了2G2B2C 的商业模式,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实现规模化商用。未来这种AI 规模落地的模式有望复刻到医疗等其他赛道,公司成长空间巨大。我们预计2021Q1 在2020Q1 低基数下,有望在收入端维持高速增长。
2)利润端逐渐释放,经营效益有望持续改善:公司2020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6.48%,2020Q4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10 亿元,创造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历史峰值,2020 年净利润率10.47%,逐渐向2017 年大规模投入前的水平回归。2021Q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5-1.45 亿元,取平均值为1.35 亿元,也取得了历史上Q1 净利润的最高值。我们认为伴随公司进入人工智能2.0 阶段,从前期探索走向优势赛道的规模商用,人均能效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净利润率有望继续提升,经营效益将持续改善。
3)经营现金流创历史最佳,为公司提供充沛资金保障:公司2020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22.71 亿元,创历史最佳水平,同比增长48.33%,经营现金净流量比归母净利润的比值为166.50%。由于经营现金净流量不包含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事项的影响,因此更能体现公司本身业务经营情况的趋势。我们认为经营现金流实现高速增长,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司经营质量的提升。公司2020 年经营现金流表现良好,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充沛的资金保障。
教育业务屡中大单,商业模式逐渐跑通
公司今年以来,已经在教育领域中标多个上亿级别的订单。2021 年1 月中标郑州市金水区6.88 亿元的智慧教育项目,2021 年2 月7 日再次中标芜湖弋江区1.26 亿的智慧教育项目,商业模式的复制性得到验证,有望逐渐从安徽走向全国。
目前公司在教育赛道已经逐渐跑通了2G、2B、2C 的商业落地模式。2B 的区域性因材施教解决方案成效显现,截至2020 年12 月底,智慧课堂产品共覆盖34 个省份,3 万多所学校,服务教师85 余万名,服务学生120 余万名,帮助教师授课900 余万次,备课1800 余万次,帮助老师备课时间平均减少56%,批改作业时间平均减少45%,课堂效率提升了28%。
2C 领域的个性化学习手册和学习机产品崭露头角。个性化学习手册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业进行分析,精准定位薄弱知识点,让每位学生的平均作业时长在40 分钟左右,平均答对率超过75%,错题解决率达到90%以上。讯飞智能学习机2020 年,共发布3 款产品,累计升级迭代54 个版本。讯飞智能学习机X2 Pro 自7 月22 日上市后,精准帮助学生找到薄弱知识点共1325.5 万个,并通过个性化的学和练,使得薄弱知识点解决率达到74.9%。自上市起,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天猫DSR 评分高达4.9+,京东好评率高达98%,每个月有超过89%的用户坚持使用讯飞学习机学习,整体满意度较高。
我们认为这种2G-2B-2C 的闭环商业模式不仅仅在教育领域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的动能,更有望进一步拓展至其他优势赛道如医疗等领域,从而为公司创造多个新的增长极。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将讯飞定位为一个教育信息化企业,而是一个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专业领域数据积累和场景化落地能力,在各个优势赛道跑通规模落地商业模式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
公司当前正处于人工智能战略2.0 阶段,逐步形成“数据-算法-产品”的闭环,有望摆脱以项目制、定制化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向2B 和2C 双轮驱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商用。预计公司2020/21/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30.3/171.2/224.5 亿元,同比增长29.3%/31.4%/31.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7/18.0/24.7 亿元,同比增长66.7%/32.1%/36.8%,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