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0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317.86 亿元,同比增长5.65%,实现归母净利润174.31 亿元,同比下降6.32%。
简评
1、2020Q4 业绩强劲恢复,全年基本符合预期,预计2021 年H1仍将维持良好增长态势。
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17.86 亿元,同比增长5.65%,实现归母净利润174.31 亿元,同比下降6.32%;在剔除疫情期间停工损失及防疫支出10.8 亿元后,2020 年公司净利润水平约为185亿元,与2019 年基本持平。2020 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2.09 亿元,同比增长15.84%,环比增长40.87%;实现归母净利润86.25 亿元,同比增长2.42%,环比增长129.12%。
2020 年,公司销售费用为21.25 亿元,销售费用率为0.49%,同比提升0.07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为45.03 亿元,管理费用率为1.04%,同比提升0.18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公司响应防疫政策、延迟开工造成损失共约9.99 亿元,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所致;研发费用为100.38 亿元,研发费用率为2.32%,同比提升0.01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为-2.36 元,2019 年同期为-7.35 亿元。
我们认为,2020 年由于疫情、贸易摩擦、客户新产品推出滞后等因素,前三季度公司部分业务的发展受到影响,但在第四季度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预计2021 年上半年仍将维持良好增长态势。
2、高精密机构件业务恢复增长,智能家居领域需求提升。
2020 年,公司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40.18 亿元,同比增长3.87%,毛利率为10.63%,较2019 年下降0.55 个百分点。其中,智能家居业务持续向ODM 模式转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毛利率有所提升。高精密机构件业务受到客户新产品推出滞后的影响,第四季度才出现强劲增长,单季度同比增长50.5%。电信设备及企业终端设备业务由于疫情和贸易摩擦影响出现订单延后的情况,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9%,影响公司整体收入增长。我们认为,随着5G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 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智能穿戴设备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同时智能家居市场将伴随家庭数字化需求增加而逐步扩大,公司在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实现了战略性布局。
3、公司基于自身智能制造能力,积极对外推广,工业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
2020 年,公司工业互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41 亿元,同比增长130.85%,毛利率为41.67%,较2019 年提升9.41 个百分点,业务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灯塔工厂业务的带动,以及对外部客户提供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已经与汽车、家具、烟草、建材、纺织及能源等行业逾50 家客户签署合同,包括中信戴卡、中车集团、广汽新能源等。工业互联网是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公司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多年积累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对外提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并通过与各地政府合作将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推广到地方基础设施及企业用户,未来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4、CSP 客户需求提升推动云计算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公司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
2020 年,公司云计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53.06 亿元,同比增长7.6%,毛利率为4.63%,较2019 年提升0.61个百分点。云计算业务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CSP 客户需求提升,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0.5%。分地区来看,北美及中国CSP 业务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37.8%和157.6%。公司在国内、越南、墨西哥、北美、捷克等基地可以满足全球客户在当地制造配送的需求,主要客户涵盖全球市占率头部品牌商、北美前三大CSP 服务商、国内头部CSP 服务商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同时,公司边缘计算产品增长迅速,与中国及国际领先的云服务厂商和电信运营商客户展开广泛合作。
5、公司紧握市场发展机遇,战略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2021 年,公司将新能源汽车列入重要战略方向,以高端精密制造的技术、灯塔工厂的模式进军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智能制造领域,以物联网和车载系统切入车联网,紧握市场机遇,为公司发展提供新动力。在生产制造方面,通过将公司在电子行业积累的技术能力应用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致力于实现电动车的轻量化及精密化;在市场拓展方面,借助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以及由富士康开发的汽车底盘和软件平台(MIH)上千家国内外车厂和供应商渠道,在车载影音多媒体和车联网系统领域扩张市场规模。
6、公司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核心优势。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开展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业务首先需要在制造和网络环节具备基础能力,而公司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多年累积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在硬件设备制造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同时在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软件领域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储备,未来将在智慧工厂、智慧家庭、智慧交通等领域实现业务拓展。公司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规划圈定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重点领域以及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公司产品和业务已经覆盖多数领域。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将充分体现扎根大陆、布局全球的区位优势,紧跟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发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牢牢把握产业布局的核心优势,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占据优势地位。
7、投资建议:“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业绩稳健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2021-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748.62 亿元、5317.24 亿元和6060.22 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98%、11.97%和13.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64 亿元、249.09 亿元和287.49 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57%、16.59%和15.42%。目前市值对应 PE 倍数分别为13X、11X 和10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8、风险提示:电信及企业终端设备市场恢复不及预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高精密机构件客户产品出货量不及预期;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