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600309):回首过去20载砥砺前行 展望未来20年大江大河

研究机构:华安证券 研究员:刘万鹏 发布时间:2021-03-17

  前言

  万华化学是21 世纪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经历20 载砥砺前行已成为比肩全球的化工龙头。在这20 年中,万华化学共经历三次跃迁:第一次是2001-2009 年,万华MDI 产品全球市占率从2.3%提升至9%,突破海外技术垄断,伴随国内市场迅速崛起;第二次是2010-2015 年,万华MDI 产品全球市占率上升至25%成为全球龙头,开启自主创新和引领全球之路,凭借显著的成本和质量优势抢占市场第一话语权;第三次是2016-2020年,通过创新、收购、控股等方式,构筑MDI 技术万里长城。通过扩能和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市场话语权。通过开发新应用场景不断突破市场天花板,为领跑铺平道路。同时,万华在聚氨酯领域继续补充和巩固TDI、聚醚多元醇(包括组合聚醚)、ADI 等市场优势,与MDI 协同共筑竞争优势,逐渐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转变为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石化领域奠定基础,布局PDH 和大乙烯一期基础原料产业链,打造新材料成本端优势,夯实汽车大战略原料基础,助力聚氨酯协同发展,厚积薄发;在新材料领域,万华是中国化工行业人才高地,在卓越管理制度和前瞻研发投入下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打造难以撼动的系统创新和高效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

  未来,我们理解万华化学的发展脉络有两条根基:一是万华是全球化工高端人才集结地,这代表了万华的能力;二是万华秉承通过化学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使命,这代表了万华的初心。万华化学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人才为根本,以卓越运营为坚实基础,以优良文化为有力保障,以资本运作为辅助手段,围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领域实施一体化、相关多元化(市场、技术)、精细化和低成本的发展战略,成为引领全球的化工巨头。

  烟台MDI 装置成功扩产,加快全球化布局

  万华MDI 全球产能达到260 万吨,全球市占率28%。万华烟台MDI 装置通过技改完成了从60 万吨/年至110 万吨/年的大幅扩能,主体装置投资仅2.84 亿元人民币。从供给、需求、价格来看,公司50 万吨技改MDI产能投产都是比较好的时机。近期看,万华新增50 万吨MDI 产能依然无法填补不可抗力带来的市场空缺;中期看,未来1-2 年,MDI 新增需求即可消化50 万吨MDI 新增产能,行业高景气有望持续。超预期的低投资强度带来成本优势扩大。烟台工业园MDI 装置扩能技改项目MDI 主体装置投资额仅为2.84 亿元,包括配套项目的整体投资额也在35.62亿元以内。公司以极低的投资进行了MDI 产能的扩建,缩短了投资回报期。根据环评报告测算,本次万华新增产能扩产有望降低烟台MDI 装置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等,烟台MDI 装置的单吨完全成本有望下降495元/吨。烟台MDI 扩能后,预计2021 年可贡献约19.94 万吨新增销量,净利润增厚15.9 亿元;预计2022 年及以后扩能部分可贡献约40 万吨销量,净利润增厚至少32 亿元。海外渠道方面,万华与美国最大分销商之一Terra Firma 合作,有助于万华打开美国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

  乙烯一期投产,二期环评,进军高端聚烯烃领域2020 年万华化学大乙烯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在工艺选择、LPG 贸易、原材料成本、原料利用、下游市场影响、一体化水平等六大方面具有优势。

  公司石化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起到衔接聚氨酯和新材料产业链的作用,为聚氨酯和新材料产业链提供原料。万华由此进入聚烯烃市场,拓宽竞争赛道。乙烯一期全面投产后,预计贡献净利润16-32 亿元。同期,万华大乙烯二期项目环评公示,石化板块将再上一台阶。公司乙烯二期项目总投资199.8 亿元,建设期三年,包括120 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70 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含3 万吨/年苯乙烯抽提装置)、42 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19 万吨/年丁二烯装置、35 万吨/年HDPE 装置、25万吨/年LDPE 装置、20 万吨/年POE 装置和50 万吨/年PP 装置等。乙烯二期投产后,预计将为公司带来年均营收228 亿元,EBIT 45 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19.3%,给公司带来净利润有望达到39 亿元以上。乙烯二期投资额(200 亿元)和税后内部收益率(19.3%)都高于一期(168 亿元,18.5%),主要是因为二期POE 等高附加值产品带来的产品溢价。高端聚烯烃有望成为万华未来最重要的产品之一,POE 是高端聚烯烃中的皇冠,打开下一站蓝海市场。

  柠檬醛、电池材料、可降解塑料、PC 等项目密集环评,新材料板块未来可期

  公司收购华陆30%股权,技术壁垒进一步加强,是精细化工领域布局加速的一大举动。公司通过收购华陆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在MDI、TDI 等传统产品领域巩固竞争优势,进一步降低技术扩散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华陆精细化工设计领域的丰富设计经验。

  柠檬醛方面:万华柠檬醛及其衍生物一体化项目正式公示,柠檬醛产能达到4.8 万吨/年,超出原本市场预期,一方面体现了公司对柠檬醛项目的信心;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香精香料领域的话语权。公司全面布局香精香料产业链相关专利,未来有望继续纵向横向延伸拓展。

  电池材料方面:万华拟投资7.4 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研发中试项目,主要进行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氧化锆陶瓷材料的小试开发以及氧化锆、软包电芯、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的中试研发等,预计于2021年6 月投产。此外,公司的锂电池三元材料将于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亮相。该产品的相关项目——年产1 万吨锂电池三元材料项目已于21 年2 月进行环评公示,产品包括锂电池三元材料1 万吨/年,总投资11.6 亿元,量产可期。

  可降解塑料方面:同时布局PLA 和PBAT 两种主流可降解塑料产品,产业链可以继续向下游改性可降解塑料产品延伸,提高产品的协同效应。万华PBAT 一体化产业链布局,现已处于环评阶段。四川眉山年产6 万吨生物降解聚酯(PBAT)项目,总投资额3.6 亿元,预计2022 年上半年投产。

  同时推进天然气制乙炔项目,生产BDO,为下游PBAT 装置提供原料,提高PBAT 产业链一体化程度,有望在未来PBAT 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万华PLA 项目同样有序推进,已经攻破技术难点,准备中试,届时将打通聚乳酸产业完整链条。此外,万华已开发出一系列Waneco 改性PLA 产品,可用于吹膜、淋膜、吸管、发泡等领域。

  聚碳酸酯(PC)方面:14 万吨聚碳酸酯项目公示,目标高端差异化产品。

  2021 年1 月,万华年产14 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公示,公司将在烟台化工产业园建设一套年产10 万吨普通PC 生产装置、一套年产4 万吨特种PC 装置。项目总投资11.09 亿元,预计2021 年10 月建成投产。PC 一体化优势明显,双酚A 装置投产后将打通产业链。

  目前,随着公司PC 二期投产,公司已具备21 万吨/年的供应能力。

  2021 年是公司的“降本提效年”,坚持以人才为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2020 年,公司重新定义“客户”,将广义的客户纳入“客户导向”的核心价值观。2021 年,公司管理主题定为“降本提效年”,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效率,具体包括精益生产、低成本采购、高质量投资、卓越经营、高效运营。公司以“碳中和”为契机,在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将结合自身的战略,在风能和光能的利用上分配资源;并已在攻克可降解塑料的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汽车轻量化、电子化学品等方面,公司也正在组织科研力量全力攻关。

  人才方面:万华始终把人才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2020 年,公司将“六有人才 ”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围绕重点产业,稳步推进社会招聘,吸引科研、技术人才近百人,技能型人才50 余人,吸收千名本硕博优秀毕业生及近千名高职院校优秀生源。2020 年6 月,万华大学在磁山正式揭牌启用,源源不断为公司培养和输送人才。

  技术方面:万华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流程化研发框架和项目管理机制,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工程化开发、工艺流程优化到产品应用研发的创新型研发体系,成功组建了“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行业创新平台,承担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化工新材料)”。

  专利方面:2020 年公司新增申请专利273 项(公布时间截止2020 年12月),累计专利数量达到1877 项,技术开发与保护并行。

  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供公司信心公司持续高分红回报股东。2020 年公司拟下现金分红41 亿元,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41%,自上市以来已累计现金分红283 亿元。未来三年内,公司将坚持以现金分红为主,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计划每年将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且三年内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公司还将根据年度盈利情况和现金流状况,在保证最低现金分红比例和公司股本规模和股权结构合理的前提下,为股本扩张的需要,采取股票方式分配股利。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2、221.5、257.4 亿元,同比增速为98.4%、11.2%、16.2%。对应 PE 分别为17.85、16.06、13.8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因公司人力规模扩大带来的内部管理难度增大的风险;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油价大幅波动;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疫苗开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研究

华安证券

万华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