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0 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收440.66 亿元,同比增长13.55%,归母净利润为22.75 亿元,同比增加16.04%。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归母净利润为21.00 亿元,同比增长31.15%。
业绩稳健成长,深耕新兴业务市场
业绩稳健成长,2020 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3.5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04%。Q4 单季度公司经营业务发展良好,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7.08 亿元,同比增长42.48%,环比增长44.87%,归母净利润为6.92 亿元,同比增长29.99%。公司全年经营顺势双循环、致胜高质量,把握新基建战略发展机遇,做好内循环,推进双循环,在光通信产业布局已有的基础上着力一体化发展,在电力、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营业务领域深耕,成为我国光电传输产品与系统行业的领先企业。
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 年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以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公司年销售费用6.9 亿元,同比减少37.55%。管理费用6.2 亿元,同比增加14.11%,加大研发投入所致。财务费用4.1 亿元,同比增长123.08%,主要是全年的汇兑损失增加导致。公司内部管理效率高速高效,三项费用(含研发费用)占营收比由2016 年的8.95% 下降至2020 年的6.66%,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公司确立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实现智赢未来,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技术与经营模式的创新。公司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用科技创新引领和确保发展。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20 年公司研发费支出12.17 亿元,同比增加10.16%,占营收比重为2.76%,研发投入占比加速增长,加快研发核心竞争力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光通信需求上升,碳中和加速新业务发展
从 CRU 的预测数据来看,到 2021 年,全球及中国光缆需求量将分别达到 5.58 亿芯公里和 2.90 亿芯公里,表明未来光通信行业市场需求大。2020 年公司光通信产业营收80.60 亿元,同比增长14.55%。未来公司加快光通信产业链布局。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显示,2020 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为第一增长市场,累计装机约900 万千瓦,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公司在海底光电复合缆领域深耕研发创新与应用,近年来市场份额比重突出,全产业链布局并不断巩固完善,产业链条上把控海缆龙头地位,并在开拓国际业务。公司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储能领域表现亮眼,利用通讯配套基站资源和5G 建设初期的风口,以自身大型储能系统技术优势为竞争关键,在公司已用产品线的基础上供应配套后备电源系统。储能领域公司的技术能力、盈利能力在2020 年度签署的若干重大合同业绩中得到证明。
投资建议
公司始终坚持多元化稳健经营发展的战略,巩固和发展光通信、电力传输、海洋业务、新能源为核心的主营业务,把握新基建战略发展机遇,未来受益于政策机遇,海洋业务业绩有望持续释放,助力未来业绩高增长。我们预测 2021-2023 年公司营收为497.05 亿元、551.90 亿元、609.2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26 亿元、39.44 亿元、47.57 亿元,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11.4 倍、9.0 倍、7.5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疫情影响海外市场需求: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带来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以及由此引起的海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公司国际产业布局带来经营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随着光通信产品和输配电产品技术成熟和研发突破,市场需求扩大和产能提升,同时技术升级也面临着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竞争优势可能不复存在;
3)国内海上风电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随着海上风电项目中央补贴的明确退出,地方补贴政策有望出台。补贴可以提升投资意愿避免出现行业低谷,而过多的补贴又会延缓平价技术的发展。补贴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海洋装备发展带来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