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 年归母净利润4.4-5.2 亿元,同比增加133.34%-175.77%,扣非净利润0.17-0.25 亿元,同比减少88.48%-83.06%。
支撑评级的要点
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但扣非后有所下滑。根据公司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 年归母净利润为4.4-5.2 亿元,同比增加133%-176%,增量主要来自投资收益、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的增加,具体包括公司 2020 年间接持有中芯国际股票进而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2.62 亿元、公司2020 年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较2019 年增加约2.26 亿元。公司预计2020 年扣非净利润为0.17-0.25 亿元,同比减少83%-88%,主要原因是2020 年因股权激励产生经常性损益约1.19 亿元。
业务结构优化,MOCVD 收入下降而刻蚀设备收入上升。2020 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约16.8%,其中刻蚀设备收入增长约58.5%,但MOCVD 设备收入下降约38.5%,刻蚀设备与MOCVD 的比例从19 年的48%/52%变为20 年的70%/30%。
高强度研发和长远布局正在逐步铺开。目前,公司有多项CCP、ICP 刻蚀设备研发正在全面展开,如“用于先进逻辑电路的CCP 刻蚀设备(用于7nm 以下制程)”、“14-7 纳米ICP 介质刻蚀机研发及产业化(双重/四重图形、模板刻蚀、边墙刻蚀、减薄刻蚀等工艺)”等。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总金额不超过100 亿元,用于中微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临港+南昌,31.7 亿元)、中微临港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37.5 亿元)、科技储备资金(30.8 亿元),提高产能、丰富公司产品线,提高研发强度,缩小与国际龙头Lam、AMAT 等研发投入差距。
肩负刻蚀工艺全面国产化重任,看好长期发展前景。刻蚀设备是IC 制造的核心工艺之一,在IC 制程设备投资占比约为20%。根据中国国际招投标网,在40-28nm 产线中,金属刻蚀工艺目前仍被美国Lam 公司垄断,硅基刻蚀和介质刻蚀国产化率不高,且深沟槽、硬掩模等10%-30%的工艺完全依靠美国公司,国产替代需要依靠中微和北方华创。公司还布局量测、CVD 等,平台型格局初步显现。
估值
结合公司业绩快报,以及公司在本土主流晶圆产线上的市占率判断,我们将2020-2022 年公司利润预测从2.01/5.47/9.04 亿元调整为4.93/5.31/6.96亿元,再考虑到公司在ICP 刻蚀、量测、CMP、CVD 等方面的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行业景气度高导致设备零部件供不应求;ICP 产业化进展低于预期,介质刻蚀市占率上升低于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