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归母净利润超预期,5G 时代公司产品百花齐放、前景广阔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2~6.03 亿元(YoY40%~50%),超出我们此前5.54 亿元的预期,对应4Q20 归母净利润1.56~1.96 亿元(YoY 48.4%~86.7%),超预期得益于:1)“疫情剪刀差”效应使被动元件景气上行,应用于信号处理和电源管理的元件需求快速增长,公司订单饱满;2)新冠疫情加速被动元件国产替代进程。我们认为,公司基于对陶瓷材料、滤波材料的深刻理解,凭借叠层平台、绕线平台的领先技术积累,正式迈入产品品类扩张的发力期,预计公司20-22 年EPS 为0.72/0.90/1.15 元,给予目标价35.01 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20 年国内5G 手机渗透率超50%,5G 手机电感用量较4G 大幅提升根据中国信通院,2020 年国内5G 手机出货量1.63 亿部,渗透率52.9%,其中12 月国内5G 手机出货量1820 万部,渗透率68.4%。由于支持频段数量增加、射频前端集成度提升,5G 手机对于小型化片感的用量大幅提升,根据调研反馈,5G 手机功率电感用量20-40 颗,射频电感用量110-160颗,均较4G 手机提升约30%,其中单价更高的01005 型号电感用量从4G手机的0-40 颗提升至5G 手机的80-100 颗。公司作为全球前三大小型片式电感生产商,有望受益于5G手机持续渗透和5G手机片感用量大幅提升。
21 年我国将建设5G 基站60 万个以上,5G 基站电感用量较4G 提升30%国内5G 基站建设有序推进,根据2020 年12 月24 日央视网报道,2020年我国新建5G 基站数目达到58 万个;根据2020 年12 月28 日新华社报道,2021 年我国将新建5G 基站60 万个以上。2020 年3 月27 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5G 基站电感产品的用量较4G 基站增长30%以上。
公司与海内外众多核心通讯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可为5G 供应磁性器件和微波器件等产品,5G 基站业务有望为公司业绩贡献较大增量。
汽车电子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产品已被众多车企批量采购,新品逐步导入汽车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升,根据IDC 预测,2024 年全球L1 级自动驾驶车辆出货量将达到3495 万辆(20-24 年CAGR 为10.1%),全球L2 级自动驾驶车辆出货量将达到1843 万辆(20-24 年CAGR 为13.5%)。根据2021 年1 月24 日公司公告,公司汽车用高可靠性电子变压器、电动汽车BMS 变压器、高可靠性电感等产品已被众多全球知名汽车电子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批量采购,大量新业务新项目正在设计逐步导入过程中。
上调2020-2022 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上调至“买入”评级考虑到公司产能持续紧张、订单饱满,我们上调公司20-22 年通讯、消费、工业类业务营收预期,对应20-22 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上调至5.81/7.24/9.26亿元(前值:5.54/6.94/8.89 亿元)。参考Wind 一致预期可比公司21 年PE 均值39.06 倍,给予顺络21 年39 倍预期PE,目标价35.01 元(前值:
30.91 元),考虑到5G 时代被动件有望持续高景气,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感产品国产替代进度低于预期,国内5G 商用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