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正极自主研发能力强,产品定位高端,国际供应链稳步供货。公司深耕锂电正极材料二十余年,布局“动力、储能、小型”三大市场,通过“引领技术推新品”保持竞争优势,获得产品溢价。动力电池领域:1)NCM523产品于2018年首次进入日本车用动力市场,配套国际车企;2)高镍正极NCM811产品已开发至二代,并推出单晶NCM811供应国内外客户;储能领域:NCM523产品出口海外供应给三星SDI、LG化学等高端客户,且NCM622产品在国际客户认证顺利。公司持续技术迭代,多款产品正与国际高端动力电池厂商开启测试认证及批量供货,同时实现为高端电动汽车配套。目前公司成功进入奔驰、现代、日产等国际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车供应体系。2019年上半年正极材料海外出口规模占比已近40%,随着海外车企放量,未来海外占比仍有望提高带来产品结构升级,提升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能力强,钴价企稳下,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在正极材料成本中,钴资源、镍资源成本占比较高,因此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法定价。公司供应链管理能力较强,其一,公司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合作(钴:金川、鹏欣资源等;采购长单:硫酸镍),保持上游钴资源供应链稳定;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虽然上半年MB钴报价下跌约50%,但对公司影响相对较小,2019年上半年收入增速下滑,毛利5.1亿,同比+9.5%。单吨正极材料毛利水平从2018年的3.3万/吨,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约为2.4万/吨(估计值),盈利能力优于同行。我们认为,在钴价企稳下,预计碳酸锂成本下降,考虑公司供应链管理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企稳或回升。
产能持续扩张,静待产能释放:目前公司拥有产能1.6万吨(含3000吨钴酸锂+3000吨NCM523;海门1期2000吨622/523,海门2期:4000吨622/523+4000吨811)。公司持续扩张产能:1)“当升三期1.8万吨高镍产能”,已完成全部土建和设备安装,进入带料调试阶段,预计2019下半年投产;2)常州基地:首期5万吨,第一阶段年产2万吨预计将于2020年初投入使用。我们预计2019年/2020年底公司正极材料产能将分别达到2.6万吨、4.6万吨。目前公司产能偏紧张,随着产能释放,伴随国内外高端客户开拓,销量有望保持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技术引领市场,海内外高端客户积极卡位,在三元高镍趋势下,产品结构逐步向高端化升级调整。随着三元产能释放,未来业绩持续高增。我们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0/6.9亿元,对应估值为29/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材料价格波动过大风险,竞争加剧导致毛利额大幅下滑风险、扩产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大客户流失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