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车辆配套产品行业龙头,市占率超40%。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根据产品用途可分为内装和设备,包括顶板、地板、行李架、座椅、箱体等。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29.32亿元,根据产品应用场景可分为城轨地铁和动车车辆,分别占比47%和35%。公司产品广受认可,动车组和地铁内装市场市占率均超40%。2016年,公司列装了1291辆动车组、2328辆地铁,同期我国动车组、城轨地铁拥有量分别增加了3040辆、4962辆,以此计算公司动车组、地铁内装市场市占率分别为42.5%、46.9%。
着力打造客户粘性,核心壁垒决定盈利能力。2017H1公司对中国中车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1.02%,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是由公司下游行业的市场格局所决定的。公司的核心壁垒正是客户粘性,客户粘性取决于三方面:一是行业资质,二是客户认可,三是技术壁垒。核心壁垒帮助公司获得了较高的毛利率,公司2017年综合毛利率高达40%,净利率保持在20%以上。2017年ROE高达33%,ROIC高达15.6%,均远高于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极强。
下游行业景气度拐点向上,未来三年城市轨道交通进入通车高峰。动车组方面,不考虑既有线路加密需求,八纵八横新增里程预计将带来1747组动车组,需求平稳。五级大修临近,将对动车部件进行大面积更换,维修市场将出现大幅增长,提出对公司产品的新需求。地铁方面,我们对目前在建城轨进行了梳理,预计2019-2021年城轨新增里程分别为728.46公里、1410.28公里和1599.06公里。不考虑更新需求,则2019-2020年对应地铁车辆需求分别为9590、10874辆,对公司地铁配套产品业务收入形成支撑。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86、0.99、1.17元,按照最新收盘价15.21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17.8、15.4、13.0倍。考虑到公司市占率较高,是行业内龙头,将持续受益于下游动车组行业回暖和地铁车辆交付高峰期,公司未来三年有望保持高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轨交产业政策变化风险、铁路投资波动风险、对下游整车企业议价能力降低、产品质量问题、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