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基建龙头,业绩稳健转型初见成效
公司是水利水电建设领域的国际龙头,截至2017年累计承建国内65%和国际50%以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2018年受宏观环境和信用紧缩影响,订单周期延长,营收增速放缓,但新签订单仍维持12%同比增速。受各类电站和公路特许经营权等资产占比提升,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但盈利能力得以提升,转型初见成效。我们预计公司18-20年EPS0.52/0.60/0.68元,三年业绩复合增速12%,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水利/电力/电网补短板需求强劲,传统主业预计10%增长
洪涝灾害和基建稳增长政策往往驱动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增长,2018年水利建设预计完成投资6778亿元,同比下降5%。19-20年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预计新开工39项,超过17-18年,将托底水利投资年均增长约10%。受清洁能源政策推动,我们测算19-20年水电年装机需求1500万千瓦,而2018年水电新装机仅854万千瓦。新一轮12条特高压电网建设将在未来两年内开启,我们预计或复制14-16年12%的电网投资复合增速。
转型水治理/电力运营/市政基建,盈利提升可期
公司借助传统水工技术优势切入水资源和环境治理市场,15-18年累计中标相关订单950亿元,2016-2018年每年水治理订单占比约10%。截至18H1,水环境公司累计实现净利4.14亿元。借助电站工程经验,公司加大电力运营投资,18H1末累计控股装机1332万千瓦,业务收入和毛利分别占比5%、12%。借助水利水电工程区域优势,横向延伸轨道交通、综合管廊、铁路公路等交通市政基建市场,2017年非水利电力基建收入和毛利分别占施工业务比重60%、62%,已形成公司新的增长点。
电力混改加速,回购开启价值回归
2017年4月,公司通过定增新引入了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广东国资发展控股等两家特色企业,并于2018年通过股权无偿划转新引入鞍钢集团(持股2%)、北京诚通金控和国新投资(各持股3.08%),加快公司股权层面混改。通过引入多元化股东,公司在业务层面的合作渐次铺展,协同效应有望增强。此外,公司拟在半年内以自有资金不超过18亿元回购本公司1%-2%的股票,用于可转债转股、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彰显公司管理层对业务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看好三大业务转型和能源基建补短板,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18-20年归母净利79.9/91.4/103.8亿元,EPS 0.52/0.60/0.68元,三年净利复合增速12%。当前A股可比基建央企19年PB均值0.9倍,PE均值8.34倍。公司2018年新签订单继续增长12%,作为水利电力工程龙头有望受益下游能源基建补短板,未来在三大业务转型、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方面均值得期待,我们认可给予公司19年1.0-1.1xPB(对应19年9.5-10.5xPE),合理目标价5.69-6.25元,“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PPP订单落地滞后,海外订单落地周期延长,基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