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及交易业务拖累业绩,财富管理、融资租赁业务、资管业务推进平滑周期。2018年海通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52亿元(YoY-40%),营业收入238亿元(YoY-16%),EPS0.45元/股,ROE4.07%(YoY-3.14pt)。拖累业务的主因为交易业务下滑,当年交易及机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仅8亿元,同比下滑186%,造成-13亿的利润损失。而财富管理业务、融资租赁业务、资管业务还保持营收、利润的双增长,分别实现营收7%/36%/4%的增长、利润总额11%/18%/17%的增长。全年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融资租赁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利润总额占比分别达65%(YoY+31pt)/17%(YoY+9pt)/17%(YoY+8pt)/18%(YoY+10pt)/-17%(YoY-57pt)。
投资大幅受损,FICC积极推进。2018年资本市场低迷,测算海通直营投资收益35亿元(YoY-63%),其中公允价值损失20亿元。投资收益净收入行业市占率4%,同比减少8pt。随今年市场的转暖与交投情绪的升温,投资弹性将在今年带来正效用。产品创设上积极推进,取得50ETF期权主做市商A类评级、取得外汇交易中心外币拆借会员资格、国际衍生品业务跻身第一梯队发行商队列、开展美国做市业务。
零售经纪业务受损而财富管理业务加成。受2018年市场交投清淡影响,公司股基交易额下降16%,经纪业务净收入30亿元(YoY-24%);融资融券余额496亿元(YoY-20%)、股票质押余额858亿元(YoY-23%)。但另一方面,公司高净值财富管理业务增强,子公司海通期货持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对冲传统经纪业务下降压力,带来11%的利润总额增长,贡献过半(65%)营业利润。
融资租赁业务平滑周期,带来利息增收。融资租赁子公司海通恒信总资产突破800亿元,实现营收同比增加32%、净利润同比增加10%。海通恒信目前在基础设施、交通物流、工业、医疗、教育、建筑与房地产等诸多领域开展业务,并积极开拓有券商特色的租赁模式,推出了与股权、债权相结合的多样化产品组合。该业务与二级市场交易分离,充当了公司交易业务波动的缓冲垫,发挥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优势。
资管规模压缩结构优化助增利润。资本市场低迷及资管新规影响下,海通资管管理规模2944亿元(YoY-10%)。尽管规模压缩,但主动管理业务规模为1083亿元(YoY+20%),占比提升至37%。由于主动管理产品手续费收入远高于被动产品,因此即便海通资管规模整体压降,营收、利润还能分别增长10%、25%。另一方面,子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规模2125亿元,YoY+4%,公募管理规模占比提高4pt至42%。海通国际证券资管业务近年来也迅速发展,截至年末管理规模达到464亿港元,排名持续于中资、基金管理公司在港资管中名列前茅。
投行逆势增长,规模、利润双增长。在监管趋严市场萎缩的环境下,海通完成股权融资24家、募集资金471亿元,同比逆势增长27%;债券融资总额2550亿元,同比实现1.2倍增长,企业债承销金额排名第二;并购重组业务总交易金额663亿元,YoY+16%。投行整体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YoY+23%;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占行业净收入12%,YoY+3pt。
投资高弹性结合权益市场回暖,已呈现正反馈。1-2月(未经审计)月度数据显示,海通证券实现营收27亿元(YoY+84%)、净利润14亿元(YoY+127%)。公司将发行不超过16亿股、200亿元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FICC投资、信息系统建设等。随直接融资空间的打开,加之资本实力的补充,结合公司自身的投行业务、融资租赁业务的优势,以及财富管理上的推进,预计公司将取得较高的业绩增长。当前公司对应2019年估值仅1.2倍,仍处于较低水平,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市场大幅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