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友钴业(603799)公司首次覆盖报告:锂电材料一体化进击的龙头:跨越周期 成长腾飞

研究机构:开源证券 研究员:赖福洋 发布时间:2021-12-11

二十年深耕穿越周期,迈入成长腾飞在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正经历着从国内钴业龙头向全球锂电材料行业领导者的转型之路,随着印尼镍项目建设进度加速推进以及下游锂电材料产能不断扩大,锂电材料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成效渐显。公司有望凭借“上游资源增利润,下游材料出业绩”弱化价格周期对业绩的扰动,助力公司穿越周期,加速迈入成长。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97/44.40/59.80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2.78/3.64/4.90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5.3/34.7/25.7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已基本打通:镍资源和三元材料是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上游资源:目前钴和铜冶炼年产能为3.9 万吨和11.1 万吨,钴铜作为传统业务将持续为公司一体化转型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印尼镍资源项目作为公司“二次创业”主阵地,产能规划共达22.5 万金属吨(权益产能9 万金属吨),华越湿法项目已投料试产成功,华科火法项目落地将紧随其后,未来将成为业绩增量核心看点之一,也是公司向锂电产业链一体化转型的关键。下游材料:目前三元前驱体年产能共计10 万吨,我们预计到2022/2023 年产能将达22.5/32.5 万吨。而公司通过与三元高镍和磷酸铁锂领域的头部企业强强联合,全面打通下游锂电材料布局的最后一环,实现三元+磷铁双路线齐发。目前公司拥有三元正极材料产能总计约10 万吨,我们预计2022-2023 年正极材料年产能达17.2/22.2 万吨。公司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红利期中加速产能释放,推动业绩高速增长。

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生产制造园区化构建低成本核心优势产业链一体化:公司一体化战略已部署六年,基本完成了全产业链闭环生态建设。

公司印尼镍项目无论在投产进度、产能规模和吨投资额上都具备明显竞争优势。

随着华越湿法项目顺利投料试产,华科火法项目紧随其后,我们预计到2022 年将贡献权益产量约3 万金属吨。公司有望加速释放低成本优势潜力,助力正极材料盈利水平再高一线。生产制造园区化:公司通过园区化生产,实现“资源共享、隔墙供应”,从而简化工艺流程,大幅降低前驱体生产成本的同时优化品控管理。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正极材料市场竞争加剧、新建项目不及预期等。

公司研究

开源证券

华友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