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与建议:
公司公告,3Q21净利润同比增长37%~92%,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惟3Q21手机市场受到缺芯、疫情等因素影响而较为疲弱,导致公司业绩上限略低于我们的预估。展望未来,车用、医疗、IOT等领域CIS产品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同时公司推出0.7u、0.6u的CIS产品有望持续提升手机市场份额,虽然短期业绩略低于预期,但仍然看好公司业务的长期发展,预计2021、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46亿元和55亿元,YOY增长69%和21%,对应EPS分别5.27元和6.39元,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43倍和35倍,考虑到公司业务的稀缺性以及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维持“买进”评级。
3Q21 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1-3Q21实现净利润为32.5 亿元~36.5 亿元,同比增加88%-111%,扣非后净利润28.2 亿元~32.2 亿元,同比增加78%-103%。相应的,3Q21 净利润为10.1亿元~14.1 亿元,同比增37%-92%;扣非后净利润为8.5 亿元~12.5 亿元,同比增29%-90%,为历史同期的新高。虽然公司3Q21 业绩大幅成长,但业绩仍然略低于我们预期,其业绩上限低于我们预估约1%。我们认为公司业绩略低于预期的原因在于,3Q21 手机市场在缺芯、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需求疲弱,导致公司当季的利润增长不及我们的预估。
手机领域市占率有望持提升,车载、医疗等领域需求增长:公司作为全球CIS 的龙头企业,产品研发节奏持续加快,1H21 新品60M/0.6u 产品具有同阶产品最小尺寸特性,性能指针皆处于行业领先,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公司市场份额以及业绩规模提升空间依然巨大。另外,车载、医疗领域CIS 产品长期需求将快速增长,有望缓冲对手机市场饱和的影响。
盈利预测:下调全年盈利预测9%,预计公司2021-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 亿元和55 亿元,YOY 增长69%和21%,对应EPS 分别5.27元和6.39 元,对应当前PE 估值分别为43 倍和35 倍,考虑到公司业务的稀缺性以及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维持“买进”评级。
风险提示:手机光学演进不及预期,新冠疫情拖累行业需求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