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
中国能建为全球能源建设巨头。公司凭借管理、项目和技术三大优势引领能源电力行业变革,“十四五”发力新能源投资运营,价值有望重估。
投资要点
世界能源建设顶级承包商,全产业链优势突出行业地位:公司列2021 年ENR 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 强/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 强/国际承包商250 强第3/27/21 位。
业务方面:2020 年,公司新签勘测设计、工程承包订单分别超110、5500 亿元,其中电力工程占比分别90.7%、53.0%。1)输配电:完成国内几乎所有大型清洁能源输电通道工程勘测设计任务;2)抽水蓄能:截至20 年末,全国30 座已建成抽水蓄能电站中的20 座由公司承建,当前跟踪装机超20GW。3)核电:
累计执行全国已投运核电站常规岛勘设、建设装机分别超4500、3300 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核电90%、66%;4)新能源建设:参与设计、建设新能源装机分别超1.7/1.1 亿千瓦,分别占全国新能源装机32%/21%;5)新能源运营:截至2020年末,公司控股水电、新能源装机分别78/140 万千瓦,实现营收14.6 亿元。
行业:双碳目标驱动,能源电力建设万亿市场可期国内:特高压、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方兴未艾。1)回顾:2015-2020 年,国内人均用电量CAGR+4.58%;风电、光电装机增速均超10%;2020年,国内特高压投资规模超1800 亿元,同比+120%,2)展望:输配电:“十四五”特高压开工数有望达13 条,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 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储能端:2020-2030 年,抽水蓄能装机有望实现两个翻番,达到120GW。
海外:“一带一路”沿线电力建设需求广。1)供给端: 2020 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营收、新签分别1559、2555 亿美元,其中80%以上业务营收来自亚非地区,电力工程建设新签、营收占比分别为19.9%、19.6%。2)需求端:海外能源电力建设看万亿市场空间:至2025 年,“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合计新增电力装机容量及市场规模分别为342GW、2.22 万亿元。
公司:业务突围,管理、项目、技术三重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1)管理优势:战略重构、组织及人才结构调整、子公司混改,打造央企管理“三板斧”。2)项目优势:公司股东电规总院作为顶级智库,承担国家能源、电力领域顶层规划,多维参与各省能源电力规划工作,并与大型能源、电力、基建等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3)技术优势:抽水蓄能领域,跟踪项目装机超20GW;输变电领域,参与国内全部在建在运的特高压工程设计,2018-2020 年该业务设计新签占比约50%;光热发电领域,旗下西北院掌握全部4 种光热电站型式;海上风电领域,旗下广东院起步早、积累足;电化学储能、氢能、碳捕捉技术等领域分别与宁德时代、氢阳新能源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发布“3060”行动方案,新能源投资、海外业务提速新能源投资提速。公司发布3060 行动方案,到2025 年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GW 以上;2021 年1-9 月,公司新签新能源投资装机已接近“十四五”
20GW 设定目标,新能源投资运营有望提速;海外业务表现亮眼。2018-2020 年,公司海外业务新签合同占比基本维持在30%左右;海外电力工程新签连续四年突破100 亿美元,电力工程项目签约占我国企业境外签约总额35%,位列第一。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3031、3455、3910 亿元,同比增长12.11%、14.02%、13.17%,实现归母净利润84.49、96.03、109.91 亿元,同比增长27.49%、13.66%、14.45%,对应EPS 为0.20、0.23、0.26 元。现价对应PE 为13.6、12.0、10.4 倍。基于分布估值法、整体估值法测算公司当前估值偏低,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特高压、新能源投资、建设不及预期;公司新能源投资开展不及预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电力建设项目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