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04亿元,同比增长21.81%;归母净利润18.44 亿元,接近预告上沿,同比增长33.94%;扣非归母净利润17.93 亿元,同比增长40.95%;基本每股收益0.33 元。其中,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83 亿元,同比增长19.37%;实现归母净利润16.42 亿元,同比增长26.27%。盈利能力方面,2021H1 毛利率为 27.3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率为13.27%,同比提升1.08Pcts,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上半年继续提质增效,强化费用管控、应收账款回收,经营质量和营运能力持续提升,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继保和信通维持高增,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公司已形成电网自动化及工业控制、继电保护及柔性输电、电力自动化信息通信、发电及水利环保四大业务板块。从上半年各业务营收情况来看,电网自动化及工业控制仍占比最大,实现收入74.80 亿元,同比增长8.87%,但收入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6Pcts 至50.53%,毛利率为25.79%,下降1.22Pcts,主要因为积极开拓市场,提供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的业务增加,导致收入规模增长而毛利率降低。
继电保护及柔性输电业务受益于特高压项目完工及电力电子相关业务增长,收入约27.61 亿元,同比高增95.81%,毛利率维持在39%左右的较高水平,营收占比提升至18.65%。电力自动化信息通信和发电及水利环保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7.24 和10.41 亿元,同比增长25.98%和14.53%。
碳中和带来发展新机遇,三大市场协同发展。2020 年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力争在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基础上,2021 年,国网计划完成电网投资4730 亿元,同比增加125 亿,其中上半年电网已完成投资1734亿元,同比增4.7%,电网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智慧变电站、源网荷储、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等将迎来发展机遇,未来公司有望在网内领域持续高增长;同时,双碳目标及全球碳排放的相关目标将加速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海上风电、水利水务等领域,能源转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疫情向好,公司在网外业务和海外业务通过已有的产品和项目祭奠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夯实技术领先地位。公司的核心产业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发展,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试运行、全国产器件的变电站齐套化二次系统推广应用、行业内率先完成标准化馈线终端和站所终端研发并实现规模化应用等,重点开展基于全国产化芯片的专用安防设备研制,多款设备通过权威检测并在多个地区试点挂网运行等,核心产业优势突出。新兴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开拓海上风电、综合能源服务、智慧消防、智慧水务、智能终端、储能等领域,首台基于自主研发的1700VIGBT 器件的风电变流器现场运行,IGBT 模块封装测试生产线完成设备联调,690V/6MW 海上风电变 流器批量应用,雄安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上线试运行,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在厦门、深圳地铁项目投运。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买入-A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37.00 元。我们预计公司2021 -2023 年营收分别为448.52、519.22、605.09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45、68.38、81.08 亿元,维持公司买入-A 投资评级,6 个目标价为37.00 元。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力度或进度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才流失,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