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1H1 扣非净利下降12.06%,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因为收入端增长乏力叠加费用率上行。Q2 净开8 家门店,开店环比提速,门店布局、商品结构继续优化。“三孩政策”的出台与配套措施的逐步落地有望缓和生育率下行压力,同时公司拟收购贝贝熊切入华中市场,规模优势望得到强化,区域扩张空间望继续打开。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不及预期,电商业务拖累现金流。公司21H1实现收入11.42 亿元(+4.18%),归母净利润4682 万元(+6.13%),剔除政府补助、理财收益等非经常损益后净利为2713 万元(-12.06%)。Q2 单季收入5.99 亿元(+3.76%),归母净利润3570 万元(+1.19%),扣非净利2465 万元(-21.61%),Q2 业绩不及预期,收入端增长乏力且费用率提升。H1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8601 万元(vs. Q1 +1970万元),主要为电商开展新业务所致。21H1 电子商务收入7997 万元(+34.42%),占比7.0%(+1.58pcts),继续提升。分品类看,21H1 棉纺类收入增长较快,同比+15.16%,奶粉/食品类收入为低个位数增长(+2.44%/+3.12%),而用品/玩具类收入则下降(-1.49%/-6.60%)。
Q2 开店有所提速,门店布局继续优化。公司21H1 净开门店8 家(新开18 家,关店10 家),其中Q1/Q2 分别净增0 家/8 家,Q2 开店提速,目前共拥有直营门店298 家(vs.20H1 287 家)。同时,公司已签约待开业门店14 家(vs.Q117 家),预计均将于21H2 开业。分地区来看,Q2 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分别净增1 家/3 家/3 家/1 家门店,Q2 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收入增速分别为+0.85%/+3.70%/+4.64%/-1.79%,公司整体仍处于门店优化阶段、继续调整低坪效门店,Q2 门店坪效环比提升约9%。上海地区Q2 收入同比增速转正(vs.
Q1 增速-10.29%),浙江/江苏已签约待开业门店均为4 家,仍是重点扩张区域。
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上行。21H1 综合毛利率提升1.04pcts 至31.19%,门店销售毛利率27.22%(+0.35pct),电子商务毛利率11.98%(-1.09pcts)。综合毛利率提升或与持续拓展自有品牌以及产品结构变化有关。分品类来看,奶粉/食品类毛利率下降3.04/1.97pcts,而玩具/婴儿抚触服务/棉纺/用品类毛利率提升明显,分别增加9.59/8.13/6.48/3.19pcts,毛利率最高的棉纺类收入增长也最快。21H1 销售费用率为22.53%(+0.64pct)、管理费用率为3.65%(+0.23pct),主因新店租金、装修折旧等费用增加,及20H1 疫情期间社保减免、减租等费用减少影响;21H1 财务费用率为1.44%(+1.35pcts),主因新租赁准则的执行。
21H1 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下降8.6 天至125.6 天,营运效率有所提升。
三孩政策出台利好行业,拟收购贝贝熊切入华中市场。公司继续围绕“品牌+全渠道”运营战略,加码电商平台建设,借助新媒体矩阵扩大品牌影响力。公司深挖“她经济”,逐步引进女性美妆、护肤及卫生用品,并且上线绘本项目,丰富产品品类。展望未来,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出生率数据有望得到改善,并且随着85 后、90 后年轻人群成为母婴消费的主要力量,母婴消费的品牌化、高端化趋势望进一步突显。公司此前公告拟以2 亿元收购华中区域排名第一的母婴连锁贝贝熊,贝贝熊门店分布区域上与爱婴室重合率低,通过收购贝贝熊,有利于公司切入华中市场,强化规模采购能力,但由于贝贝熊仍处亏损状态,建议关注收购后的整合效果。
风险因素:收购整合效果不及预期;出生率持续下行;异地开店进展不及预期;新增门店经营效率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母婴行业虽面临生育率下降压力,但“三孩政策”的出台与配套措施的逐步落地对行业存在利好,但消费升级下对高质量母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健增长。公司短期受疫情冲击,但门店结构调整、商品结构优化有助于在疫后恢复期实现高质量增长,并助力长期盈利能力提升。公司长期战略逻辑清晰,未来有望凭借华东地区成功经验持续向华南、西南等地区进行业务延伸,收购贝贝熊之后将切入华中市场。暂维持2021-2023 年EPS预测为0.97/1.17/1.45元,预计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CAGR 约为22%,结合行业领先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区域开店空间,并考虑到公司上市以来历史动态PE 估值中枢在29x 左右,给予2022 年25xPE,则对应一年期目标价为29 元,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