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2021H1 预计实现营收 730-750 亿元,同比增长 149%-156%;实现净利润91-95 亿元,同比增长 751%-789%;实现归母净利润 65-69 亿元,同比增长 438%-471%。
分析判断:
1、 半导体显示板块同比环比均显著增长,规模效应、结构优化及供应链协同优势进一步强化。
a) 大尺寸业务领域实现量价齐升,产业及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合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超 130%,净利润同比增长约 14 倍,其中 Q2 环比 Q1 增长 70%:伴随行业集中度提升及供需格局改善,上半年大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出货面积同比增长约 24%,其中 TCL 华星 t1、t2、t6 产线满产满销,t7 产能爬坡,苏州三星 t10 于 2021Q2 并表。同时,产线布局调整后,中高端显示器及商显产品快速上量,产品及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b) 中小尺寸业务领域持续拓展新兴领域,丰富业务产品布局:t3 产线积极拓展高端笔电、平板及车载等新兴业务,t4 柔性 AMOLED 产线按计划扩产,柔性折叠屏持续拓展新品牌客户。此外,定位于中尺寸高附加值 IT 显示屏、车载、工控等产品生产的 t9 项目正式投建,驱动业务结构优化和规模增长。
同时,茂佳科技于 Q2 并表,后续可围绕 Mini LED、柔性显示、硬刷显示等新技术方向建立大尺寸 TV和商用显示、中尺寸 IT 和车载等产品的客制化及一站式服务能力。
2、 未来预期情况:
a) LCD 显示已基本完成向中国大陆的产业转移,55 寸及以上 TV 面板格局相对确定,乐观看待当前大尺寸 TV 面板价格调整幅度:当前关于面板行业不利影响的噪音过大,历史数据回溯表明,面板供应决定面板价格,目前大尺寸 TV 面板投资门槛提升产业没有新增产能规划,我们判断 55 寸以上 TV 面板价格预期进入价格高位盘整区间,公司产品结构目前已经转向大尺寸,价格调整影响幅度有限。
b) 内生和外延并举,公司产能增速全行业最快:未来公司中大尺寸面板产能来自于苏州三星 T10 8.5代、深圳 T711 代线产能持续爬坡、广州 T9 IT 线新投入。预计到 2022Q1,相比 2020 年底 TCL 华星面板产能将有 50%左右增长,预计到 2024 年,整体产能面积将保持 CAGR 20%以上增长。
c)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品价值提升:大尺寸 HVA、Mini-LED 背光等技术将会代表高端大尺寸 TV 面板成为未来 TV 面板价值提升的技术路径。公司通过下游终端产业牵引整体行业高端化升级,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同时,包括商显、中尺寸笔电及商用显示器及中小尺寸的手机和平板等业务都将有较高增速。
3、 面板行业竞争格局重塑周期,公司内生+外延产能步入高增长期,估值定位成长属性:从目前面板产能及产线建设情况下,京东方和 TCL 华星掌握整个产业定价权及产能扩张权,从供需周期看,未来 TV 面板供需关系会维持稳定,面板价格不会出现 16-19 年供大于求的状态,产业呈现成长属性。
我们认为,(1)中国的面板产业在全球代表最好的效率、最好的定价权(尤其是大尺寸),在未来技术变革中也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国真正的核心资产。(2)面板从过去到未来的供需变化,产业属性从纯周期慢慢变成周期成长+消费,我们认为估值角度有望从 PB 转向 15-20 倍 PE 估值体系,坚信面板的长期投资价值。
4、 新赛道战略初见成效,整体经营稳定性和成长性有望进一步释放: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业务新赛道拓展战略初显成效。中环股份依托产品技术及生产方式创新,210 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双双提升,同时产品结构优化和新增产能建设稳序推进。同时公司持续布局半导体业务,设立 TCL 微芯科技,加速半导体赛道发展。
5、 投资建议:公司未来 3 年产能增速最快、高端化产品转型技术储备充足、经营效率最高的面板行业龙头,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约为 89 亿元、129 亿元、162 亿元,对应现价 PE 分别为 12.9\8.9\7.1 倍,维持“增持”评级。
6、 风险提示:TV 面板价格大幅下滑;电视需求持续放缓;小尺寸面板竞争激烈;扩张太快公司现金流紧张;中环并表商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