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泰来(603659)事件点评:一体化成效显着 迎中长期向上

研究机构:国海证券 研究员:谭倩/尹斌/黎江涛 发布时间:2021-06-16

  投资要点:

高端负极龙头,动力放量有望驱动份额提升。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端负极龙头,公司产品明显定位高端,2020 年负极销量6.3 万吨,YoY+38%,对应单吨收入约5.8 万元,而同期翔丰华/中科电气/贝特瑞/杉杉单吨收入约2.8/3.1/4.2/4.3 万元,与之对应的各公司2020 年销量分别为1.45(YoY-10%)/2.40(YoY+35%)/7.53(YoY+28%)/5.9(YoY+24%)万吨,得益于LGC 动力在2020 年放量,公司销量增速高于竞争对手。从单吨盈利维度来看,公司2020 年单吨毛利为1.8 万元,而杉杉/贝特瑞/中科电气/翔丰华分别为1.2/1.5/1.1/0.8万元,公司单吨毛利亦明显高于同行竞争对手。

  我们认为,公司2018 年及之前主要供应消费类负极,动力类负极2019 年供应LGC,伴随LGC 需求快速上量,2020 年供应LGC 约2 万吨,动力占比由2018 年约0%提升至2020 年约30%。2021 年开始,公司加大对CATL 及LGC 供应动力负极,预计2021 年公司动力类负极有望占比提升至50%,2022 年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2020 年负极市占率约17%,伴随动力负极放量,预计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体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积极资本开支,加码产能迎接动力负极需求。公司消费类客户包括ATL、LG、三星、比亚迪等客户优质,龙头地位显著。2021 年公司核心动力客户主要是LGC、CATL,2022 年海外客户如SKI、Northvolt等有望放量。2018/2019/2020/2021Q1 公司资本开支分别为7.9/10.5/7.5/3.5 亿元,2020 公司负极有效产能约7 万吨,配套6 万吨石墨化加工产能。公司账面资金充足,单吨负极资本开支约2~3万元,2021Q1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为58 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约38%。公司2021 年/2022 年/2023 年有效产能有望提升至10 万吨/18 万吨/25 万吨,2023 年配套20 万吨石墨化加工产能,一体化版图清晰。中国是全球负极核心生产基地,2020 年中国产量占全球85%,2025 年全球负极需求有望超133 万吨,2021~2025 年CAGR为35%,长期成长空间大,公司产能积极配合需求,有望持续受益。

负极+涂覆膜+锂电设备+铝塑膜四轮驱动,长期成长可期。公司当前已经形成石墨化/负极一体化配套能力,构建良好的竞争壁垒与成本优势。涂覆膜加工方面,2020 年加工量为7.1 亿平,占湿法出货量27%,单平盈利约0.22 元,公司2020 年产能为10 亿平,2021 年将提升至20 亿平,2023 年有望达35~40 亿平。锂电设备方面,2020年收入4.6 亿元,毛利率27%,公司已经形成涂布、卷绕、叠片、化成分容等核心产品线,全球动力电池厂商加码资本开支,进入新一轮扩产高峰,预计将拉动公司锂电设备高速增长。铝塑膜方面,2020年公司销量758 万平,同比增长23%,实现收入0.94 亿元,毛利率24%,公司铝塑膜有望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公司负极业务一体化优势显著,自上而下进军动力负极有望提升市占率,客户涵盖LGC、CATL、SKI、Northvolt等全球核心动力电池厂商,伴随产能积极扩张,未来成长路径清晰。

  此外,公司涂覆膜加工产能快速扩张,积极响应CATL 等核心客户需求,加快推进三星SDI、LGC、特斯拉等国际客户的产品认证。全球动力电池厂商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高峰期,有望拉动锂电设备需求高速增长。铝塑膜技术持续升级,进口替代有望加速。整体来看,公司多业务向好。

上调公司至“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2/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1/27 亿元,eps 为2.1/3.0/3.94 元,对应PE 分别为57/40/30 倍。基于公司卡位优质赛道,拥抱LGC、ATL、CATL 等优质客户,全球地位凸显,产能积极扩张迎接旺盛需求,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上调公司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公司研究

国海证券

璞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