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6 月9 日,公司公告拟在陕西省铜川市建设国内第六个生产基地,投资60.66亿元建设年产1520 万套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和50 万套翻新胎项目。同时,公司再次修订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将“6+6”发展战略调整为“7+5”发展战略,即中国7 个生产基地,国外5 个生产基地,2030 年产销量有望突破1.6 亿条。
国内第六个生产基地定址陕西铜川,规模优势不断增强。公司拟在陕西铜川耀州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建设年产1520 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和50 万条翻新胎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为60.66 亿元,建设工期为6 年,分三期建设,一期产能为200 万条全钢胎;二期产能为100 万条全钢胎、600 万条半钢胎、10 万条航空胎;三期产能为600 万条半钢胎、10 万条特种胎、50 万条翻新胎和100 万条内胎及垫带。项目计划于2022 年4 月开始施工,至2028 年3 月全部完工。项目达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规模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与车企战略合作升级,产品辐射国内外市场。陕西铜川交通便利,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在此区域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公司与车企的深度合作。目前陕西拥有陕西重汽、中集陕汽重卡专用车、吉利、比亚迪整车及专用车企业60 家以上,现有和在建整车产能已经突破200 万辆,西安吉利、比亚迪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都落地陕西,且陕西重汽、中集车辆、吉利、比亚迪等都是公司重要客户。同时,该项目不仅可以辐射西北五省,还可通过中欧铁路和中亚铁路将产品销往中、西亚国家,其运输时间较海运缩短一半以上。因此,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为客户“零距离”服务,实现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市占率。
发展战略调整为“7+5”,优化全球产业布局。公司将“6+6”发展战略调整为“7+5”,即中国7 个生产基地,国外5 个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在国内已规划招远、德州、柳州、荆门、长春和铜川6 个生产基地,其中荆门工厂规划建设1446 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预计于2023 年达产;长春工厂规划建设1400 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预计于2025 年达产;铜川工厂规划建设1520 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和50万条翻新胎,预计于2028 年达产。同时,公司规划有泰国和欧洲塞尔维亚2 个海外基地,塞尔维亚产能为1362 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预计于2025 年全部达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 年每股收益为1.96、2.37 和2.77 元,对应PE为22、19 和16 倍。参考SW 轮胎板块当前18 倍PE,考虑公司将充分受益于产能规模扩张和配套市场的先发优势,有望保持快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