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1 年一季报。2021 年Q1 公司实现收入36.30 亿元,同比增长19.09%,实现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29.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3 亿元,同比增长30.17%。
公司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1 年Q1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速30.17%,符合预期。我们估计公司老店同比增速在7%左右,较去年的老店整体增速有所下滑,但全年应该是前低后高的状态,我们认为主要有几大原因:1)疫情状态下的高基数:2020 年的疫情环境下,一方面公司是防疫物资定点销售机构,导致去年防疫物资的基数较高,另一方面去年医院大部分科室停诊,也导致院外市场销售基数高;2)感冒药的限售:由于年初疫情有零散的反复,部分地区对药店的感冒药实施下架或者限售。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1 年Q1 公司零售板块实现收入33.46 亿元,同比增长18.02%,毛利率为39.96%,较上年同期增加2.01pp;批发板块实现收入1.55 亿元,同比增长17.55%,毛利率为10.06%,较上年同期增加1.94pp。
分区域来看:中南、华东地区实现稳健增长,华北地区由于防疫政策限制增速较低。2021 年Q1 中南地区实现收入15.81 亿元,同比增长22.90%;华东地区实现收入15.65 亿元,同比增长16.60%;华北地区实现收入3.54 亿元,同比增长4.91%。
分产品来看:非药端在后疫情时代有所回落。2021 年Q1 中西成药实现收入25.68 亿元,同比增长21.15%;中药实现收入3.54 亿元,同比增长41.28%;非药品实现收入5.79 亿元,同比下滑2.97%。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5.75%、3.95%、0.07%、0.92%,分别较上年同期+1.24pp、+0.25pp、+0.01pp、+0.51pp。公司2021 年Q1 实现经营性现金流5.95 亿元,同比增长35.75%。
从门店扩张情况来看:截止2021 年3 月31 日,公司拥有门店6279 家(含加盟店697 家),2021 年1-3 月,公司净增门店288 家,其中:新开门店195 家,并购门店53 家,新增加盟店58 家,关闭门店18 家。公司在报告期内发生了5 起同行业的并购投资业务,其中,完成并购交割项目2 起,交割进行中的项目3 起,涉及门店108 家,其中,完成并购交割的门店53 家,交割进行中的门店55 家。
从医保店资质来看:公司5,586 家直营连锁门店,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4,681家(含特慢病统筹医保定点651 家),占公司门店总数比例为83.80%。
从平效来看:2020 年Q1 公司日均平效为59.25 元/平方米,整体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
公司逻辑再梳理:行业持续较高景气度,公司业绩有望长青。药店板块的长逻辑在于处方外流与行业集中度提高的持续兑现:
政策环境变动,单体药店及小型连锁药店承压,将驱动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自2017 年开始,零加成、两票制、带量采购以及药店分级分类管理的陆续执行,导致单体药店及小型连锁药店的生存环境恶化,规模化具备与上游议价能力以及具备融资能力的上市药企将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有望迅速提升。
医药分家、处方外流一直是政策组合拳的最终目的之一。从2017 年开始,对公立医院药品占比30%的限制以及取消药品加成,核心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降低医院与药品之间的利益关联,促进处方外流;而在当下,逐渐落地的带量采购政策与统筹账户对接药店的特慢病消费,将加速处方外流的进程。
而落实到公司而言,公司的过往业绩以及未来可能的持续高增长让公司具备稀缺性:
从过去的成绩来看:公司业绩稳定高增长,具备稀缺性。公司通过持续的深耕以及强大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在江苏省、湖南省、湖北省均已经实现了规模第一,在2014-2021Q1 均实现了净利润增速 25%以上,具备稀缺性。
从未来的可能来看:行业的属性与公司自身的能力带来业绩高增长有望持续。首先,行业层面,药店板块的处方外流和集中度提高将会不断兑现,景气度依然很高,而医药电商至少3-5 年内和药店行业没有直面竞争;对于公司来说,持续深耕现有省市、新建与并购的加速、加盟店的探索、新零售业务的探索,都将是公司未来业绩长青的基石。
盈利预测。暂不考虑未来大的收购并表,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10.06、13.19、17.16 亿元,同比增长30.9%、31.2%、30.0%,对应PE 为47x、36x、2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