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一季报,当季实现营业收入36.24 亿元,同比增长119.22%,实现归母净利润7.67 亿元,同比增长1805.5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03 亿元,同比增长8186.86%。
点评:
一季度C3 产业链维持高景气。根据Wind 资讯,2021 年一季度,国内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均价分别为9156 元/吨和14336 元/吨,环比上升19.08%和43.39%,聚丙烯PP(T30S)均价为7967 元/吨,环比上升3.35%,丙烯(CFR 中国)均价1059 美元/吨,环比上升11.85%,主要原料丙烷(CFR 日本)均价599 美元/吨,环比上涨23.19%。PDH 价差340 美元/吨,环比下降23 美元/吨,叠加2020 年公司18 万吨丙烯酸及30 万吨丙烯酸酯工艺顺利建成试生产,同时一季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6903.11 万元,主要为丙烷等衍生品投资增加引起。整体看,公司C3 产业链维持景气,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67 亿元,同比增长1805.
53%,环比增长1.00%,单季度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C2 项目临近投产。公司在连云港规划建立400 万吨烯烃综合利用、135 万吨PE、219 万吨EOE 和26 万吨ACN 联合装置项目。一期建立125 万吨乙烷制乙烯项目,乙烷制乙烯工艺具有流程短,副产物少的特点,盈利能力较一般石脑油制烯烃项目强。目前项目各个环节施工顺利,根据wind 资讯及公司官网,三星重工分别于2020 年10 月和2021 年1 月分别交付一艘VLEC 船,同时项目于2020 年底实现一阶段中交。根据energytransfer,第一艘VLEC 船于2021 年1月驶离Nederland 终端,为公司乙烯裂解装置提供原料。此外,公司还积极对外合作开拓高端化工品项目建设,公告拟与韩国SKGC 公司合资建设、运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装置项目,产能4 万吨/年,投资总额约为1.63 亿美元。EAA由乙烯和冰晶级丙烯酸聚合制备,具有极佳的热封性、抗撕裂性、隔绝空气和水汽,在食品药品等软包装领域应用广泛。目前,中国国内EAA 依赖进口,本项目是SKGC 公司在全球的第三套装置,亚洲首套装置。同时,根据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官网,公司乙烯(二期项目)已经于2021 年1 月开工建设,公司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C3 产业链不断完善。公司在现有PDH 产能基础上继续延申,2020 年公司完成18 万吨丙烯酸及30 万吨丙烯酸酯项目建成试生产,年产30 万吨聚丙烯(含改性)、25 万吨双氧水(含电子级)项目顺利推进。此外,公司还拟于独山港年产80 万吨PDH、80 万吨丁辛醇、12 万吨新戊二醇及配套装置,进一步巩固C3产业链龙头竞争力。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国内轻烃综合利用的产业链龙头,借助工艺路线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持续加码C3、C2 产能,产业链不断拓宽加深。随着公司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公司净利润为32.
77 亿元、46.96 亿元和57.35 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17.1 倍、12.0 倍和9.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C2 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原油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