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康复医疗行业规模可观,渗透率提升空间大。1)我国的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4 年的116 亿元增长至2018 年的282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4.9%,增速高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市场。2022 年,预计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580 亿元。2)渗透率较低。2017 年中国人均康复医疗消费约为5.5 美元,远低于同年美国人均康复消费54 美元的水平。
康复医疗市场供需错位,行业增长确定性较高。1)供给端:根据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 年3.4 万家医院中,已设有康复医学科的综合医院占比不到30%,未来各级医院设立康复科的需求较大。2)潜在需求端:我国人口基数大,残疾人数量在2019 年高达8700 万,其中90%以上未得到康复治疗。另外养老康复市场、慢性病康复市场、产后康复市场等同样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未来随着康复医疗理念普及,潜在市场空间亦可观。
政策加码,医院对康复科需求高涨。一方面,我国康复行业政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取消医院药品耗材加成和逐步实行带量采购,使得药品耗材从盈利端转向了成本端,医院对医疗服务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康复科作为潜在的盈利科室,势必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供给端有望得到持续改善。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从单一产品研发向康复解决方案转型。2020 年公司研发达到5155.14 万元,同比高增24.24%,占营收比例由2017 年的5.88%提升至2019 年的10.48%。强大的研发投入使得公司技术储备丰富,目前已经获得27 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及4 项国家重点专项。另外,公司经过多年深耕已经从单一产品供应商角色转向康复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涉及疼痛康复、养老康复、产后/术后康复等多个产业领域,都具备庞大市场空间。此外,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持续推动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能力的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6.66 亿元、8.60 亿元和11.1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 亿元、3.92 亿元和4.91 亿元,实现每股收益分别为1.82 元、2.45 元和3.07 元,对应PE 分别为31 倍、23 倍和19 倍。给予公司2021 年42 倍PE 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华西机械&医药联合覆盖)。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滑,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