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835185):立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发力正极、石墨烯材料 2020年归母净利润4.95亿元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研究员:诸海滨 发布时间:2021-04-09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44.52亿元,同比增长1.41%,归母净利润4.95亿元,同比下滑25.79%,扣非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下滑14.02%,一方面上半年因疫情导致锂电市场表现相对低迷,另一方面下半年为了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和价格,导致部分产品毛利下滑所致。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龙头,相应收入同比增长7.57%:贝特瑞是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在负极材料领域,公司坚持垂直产业链经营模式,强优势,补短板。公司拥有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基负极等业界最全的产品系列,形成了从石墨矿、焦原料到成品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通过对完整价值产业链经营模式的打造,确保供应稳定、过程把控和品质保证,使负极材料保持竞争优势,稳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龙头的行业地位。从经营成果来看,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44.52亿元(+1.41%),其中,负极材料销量7.53万吨(+27.61%),实现营业收入31.51亿元(+7.57%)。另外,公司积极投产布局,子公司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成品自动化生产线第一期(2万吨)顺利投产。研发方面,研发投入稳步上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氧化亚硅负极材料”荣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锂离子电池用钛酸锂及其碳复合负极材料” 荣获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中的“标准奖”。此外,公司主导制定的首个硅炭负极领域国家标准 GB/T 38823-2020《硅炭》正式发布,于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司在锂离子负极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产品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正极材料收入同比增长29.26%,石墨烯材料已实现量产销售:1)在正极材料领域,公司坚持资源循环经营模式,集中优势资源与技术,聚焦核心业务。

  公司将通过导入正极材料前驱体供应商、投资布局锂电池回收拆解业务、与客户合作建厂等方式,确保资源保障及成本优势;同时,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业务,以技术创新持续优化产品,以定制化、高质量、低成本的经营策略为客户创造价值。2)石墨烯材料是公司的种子业务,目前仍处于培育阶段,其中,石墨烯导热膜产品已实现量产。从经营成果来看,2020年公司正极材料销量2.14万吨(+58.04%),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29.26%),石墨烯材料方面,公司完成对深瑞墨烯的增资控股,其年产40万平方米石墨烯导热膜项目在福建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正式投产。公司高镍正极材料产线通过了SKI、松下等国际客户审核验证,发货量上,高镍和人造石墨对国内外大客户均实现突破,天然石墨新序列产品也通过国外大客户认证并实现发货。同时,公司与思爱普(中国)完成战略合作签约,携手合作搭建产销、产供及业财一体化经营管理平台。另外,公司作为联合牵头单位制定的国际标准IEC/TS《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体含氧官能团含量:

  Boehm 滴定法》正式发布。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市场、技术正不断突破,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

  消费电子、动力、储能领域需求提升,全球锂离子市场预计CAGR超过16%:

  公司所在行业为锂电池材料行业,从终端用途来看,可分为消费电子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1)消费电子领域:随着5G商用的落地、物联网设备的兴起,受可穿戴设备、无人机、高端智能手机等细分市场带动,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将进一步扩大消费类锂电池的市场需求;2)动力电池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2021年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海外方面,欧盟最严碳排放政策2020年正式执行,欧美多个国家也将于2030至2040年之间陆续禁售燃油车。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预期将带动动力电池和材料行业的高速发展;3)储能电池领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电网输配电容量、可再生能源并网量、电能质量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优良备用电源的储能电站,正逐步成为构筑现代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Technavio,2020-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增长478.1亿美元,CAGR超过16%,同时48%的增长来自亚太地区。公司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龙头,同时在正极、石墨烯材料领域不断布局,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在全球节能环保、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清洁能源替代等发展趋势下,锂电产业链融合加速,未来集中度将持续提升,全球产业链马太效应显著,产业链龙头有望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截止最新,公司市值 169 亿,PE TTM 34X,随着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汇率变化风险、政策风险

公司研究

安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