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业绩符合公司预告
公司公布2020 年业绩:收入29.97 亿元,同比下滑21.27%;归母净利润2,807 万元,对应每股盈利0.0137 元,同比下滑95.27%,符合公司此前业绩预告。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实现收入8.64 亿元,同比下滑13.3%,环比上升1.5%;归母净利润8,964 万元,同比下滑31.7%,环比基本持平。
航空主业收入环比大幅改善。公司2H20 实现航空主业收入14.02亿元,同比下滑12%(vs1H20 同比下滑36%),环比上升40%。收入大幅改善主要是由于公司生产水平在2H20 得到快速修复。2H20公司实现起降18.75 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373 万人,环比分别上涨41%、67%。收入增速表现略低于生产量增速表现,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收费更高的国际线航班及旅客下半年占比有所下行,以及起降费等减免政策自1 月下旬开始实施。其中候机楼租赁业务2H20 实现收入2.99 亿元,同比下滑18%,环比上涨75%(若不考虑上半年8000 万租金减免的影响,环比上涨19%)。
下半年盈利能力逐步企稳。公司2020 全年净利润率为0.9%,同比下滑14.7 个百分点;分季度看,1Q20-4Q20 净利润率分别为-21.5%、-4.2%、10.5%、10.4%,下半年盈利能力逐步企稳,但较历史15%-20%的水平仍有差距。公司2H20 实现投资收益0.69 亿元(vs 1H20 投资损失0.37 亿元),主要由于联营企业成都双流机场在2H20 带来投资收益2089 万元(vs 1H20 投资损失6196 万元)。
发展趋势
公司目标2021 年生产数据基本恢复至2019 年水平;卫星厅投产或增大公司成本压力。收入端,根据公司在年报中的未来展望,公司2021 年力争全年航班起降37 万架次(恢复至2019 年水平)、旅客吞吐量4800 万人次(恢复超2019 年90%水平)。我们预计公司2021 年营业收入将随生产数据的恢复而快速上升。成本端,截至2020 年末公司卫星厅工程已累计投入37.5 亿元,占总预算的55%,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预计卫星厅将于2021 年内投产,投产后可满足 2025 年旅客吞吐量2200 万人/年的需求;我们预计公司折旧、人力、 水电等成本在卫星厅投产后将大幅增长,因此预计公司2021、2022 年业绩仍将稍显压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下调2021/2022 年净利润28.0%/4.1%至4.51 亿元/5.41 亿元,主要是下调了旅客吞吐量增速假设。
公司当前股价交易于39.9 倍、33.3 倍2021 年及2022 年市盈率维持中性评级和9.17 元目标价,对应34.8 倍2022 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4.6%的上行空间。
风险
航空需求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卫星厅投产后成本增长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