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0 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47 亿元,同比增长22.17%;实现归母净利润15.07 亿元,同比增长20.3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61 亿元,同比增长6.01%。
组件出货带动收入高增,产能扩张延续份额领先。2020 年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15.88GW(含通过出售电站的出货量),同比增长55%,其中海外组件出货10.85GW,同比增长54.78%,总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三。分季度来看,Q1-Q4 组件出货量分别为2.3GW/3.2GW/3.4GW/7.0GW 左右,组件出货大幅提升,带动收入快速增长。随着公司新的硅片、电池、组件产能落地,预计公司组件产能将由23GW 提升至40GW,硅片电池继续保持80%配比,2021 年出货有望达25-30GW,继续扩张市场份额。
盈利能力下滑,原材料、汇率、运费为主因。2020 年毛利率为16.36%,剔除会计政策变更影响,回溯2019 年毛利率为18.09%,同比下降1.73pct。主要原因是:1)集装箱运输费用大幅上涨,导致运输成本提升;2)硅料、玻璃、胶膜等原材料价格提升,尤其在出货量较大的下半年,致密料报价达8 万元/吨以上,3.2mm 玻璃报价持续上涨至43 元/平米,对组件盈利构成负面冲击;3)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益达1.92 亿元。分季度来看,Q1-Q4 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43/4.07/4.43/1.68 亿元,其中四季度量增利减明显,除上述核心原因外,或与公司上半年签订低价订单交付有关,导致组件单价较低,四季度受冲击较大。
单瓦盈利稳健,一体化优势凸显。公司一体化程度达80%,抵御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优势明显,全年平均单瓦净利在0.095 元左右,盈利稳健。
随着公司产能扩张,硅片、电池端非硅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投资建议:各环节市占率稳步提升,2020 年组件CR5 提升至55.1%,头部集中效应明显。随着光伏平价时代到来,一体化稳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优势凸显。公司稳健经营,一体化稳步推进,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对应EPS 分别为1.25/1.69/2.11 元,对应PE分别为22x/16x/13x,短期光伏需求震荡,板块估值调整,调整6 月目标价为37.77 元,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大幅下滑,降本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