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逐季提升超预期,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增厚利润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116.7 亿元,同增11.2%,归母净利润24.2 亿元,同增13.5%,扣非归母净利润19.4 亿元,同增4.6%,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成都搬迁补偿确认资产处置收益3.52 亿元,EPS 为0.69元/股,并拟10 转1.43 派2.24 元。Q4 单季实现营收37.9 亿元,同增37.6%,环增27.03%,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增95.9%,环增119.7%。
销量逆势增长,Q4 盈利大幅提升
2020 年公司实现粗纱及制品销量208.6 万吨,同增19.4%,电子布销量3.78 亿米,均创历史之最,玻纤及制品收入110.46 亿元,同增11.1%,占全部收入比例94.7%;分地区来看,海外收入同比下滑14.8%,国内收入同比增长29.7%,国内占比67.4%,同比提升9.78pct,主要受益于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拓展大客户,主动出击抢占市场,积极扩大市场份额,有效对冲海外疫情影响并为未来发展奠定客户基础。
全年实现综合毛利率33.8%,同比下滑1.67 pct,其中玻纤及制品毛利率35.1%,同比下滑1.71pct,但受益于Q4 以来玻纤价格集中大幅涨价,Q4 单季度毛利率40.3%,同比提升17.31pct,环比提升11.46pct。
智能制造持续领跑,产品结构不断升级
智能制造持续领跑,先进制造优势不断加强,其中:1)桐乡智能制造二期15 万吨生产线已于2020 年6 月点火,二期6 万吨电子纱暨3 亿米电子布生产线于2021 年3 月点火(目前产能合计达16.5 万吨);成都25 万吨智能制造基地已于2020 年11 月全面投产;2)拟于H1 和12 月启动对桐乡4 万吨生产线和埃及第一条8 万吨生产线冷修改造。
同时,公司于3 月20 日公告,拟将电子纱三期生产线的产能由原来的6 万吨提升至10 万吨,产品结构由2116、1080 和7628 系列全部调整为7628 系列电子布,并拟投建年产15 万吨玻纤短切原丝生产线,预计2022H1 建成投产,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高景气持续,业绩弹性凸显,维持 “买入”评级在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下,玻纤需求有支撑,同时供给端新增产能较少,叠加冷修周期带来阶段性供给改善,看好玻纤景气向上持续性,同时看好公司作为全球玻纤龙头的竞争优势,智能制造助力产能和产品升级,公司成长确定性高、业绩弹性大。预计21-23 年EPS 分别为1.40/1.61/1.81 元/股,对应PE 为15.8/13.6/12.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供给超预期增加;贸易摩擦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