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业绩预告略超预期。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448 万元—67,652 万元,同比增长20%-30%;扣非后净利润40,004 万元—46,321 万元,同比增长-5%—10%;基本每股收益0.938元/股—1.016 元/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较快主要由于公司对外投资项目公允价值变动评估增值约1.1 亿元,此外,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24.79%,根据预告,全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10%,四季度业绩改善良好,略超市场预期。
集采与疫情之下,彰显公司经营韧性。受药品集采影响,公司相关制剂产品及原料药价格有明显下降,心血管类与消化类产品受影响较为明显,精神神经领域产品却表现出较好销售规模成长;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医疗器械ODM 业务部分订单推延,深圳巨烽略受影响,总体看报告期内公司整体销售收入同比略有下降。然而,一方面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集采中标及实施推进,制剂结构业务产品结构调整并优化,预计未来核心品种将保持收入与利润水平的稳定成长。
创新药械研发即驶入快车道。前三季公司研发投入 1.8 亿元,研发费率为7.5%,继续保持较高强度创新研发投入。公司在研创新药EVT201 胶囊启动Ⅲ期临床入组,自主研发创新药项目2151 完成IND 申报,已进入临床;仿创管线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已国内首家获批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盐酸普拉克索片通过一致性评价。此外,公司参股公司以色列Vascular GraftSolutions Ltd.的“静脉桥外支架”产品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同意进入特别审查程序,药品与器械创新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公司长期成长价值值得期待。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由于公司公允价值变动较大,我们上调了公司2020-2022 年每股收益至0.96、0.93、1.10 元(原每股收益为0.81、0.90、1.07 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1 年15 倍估值,对应目标价13.95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销售不达预期;带量采购政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公司业绩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